“行纏已無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纏已無用”全詩
細泉鳴暗竇,疏樹映孤燈。
斷雁寒依渚,強魚健脫罾。
行纏已無用,卻作在家僧。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秋日步至湖桑埭西》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步至湖桑埭西》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伏枕衰方劇,
搘筇氣忽增。
細泉鳴暗竇,
疏樹映孤燈。
斷雁寒依渚,
強魚健脫罾。
行纏已無用,
卻作在家僧。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詩人陸游在湖桑埭西散步時,感受到了自己身體的衰老和衰弱,但同時也感到了內心的力量和增長。他聽到了細小的泉水聲從暗竇中傳來,看到疏疏落落的樹木映照著孤燈的光芒。他注意到斷落的雁群寒冷地依靠在水邊,而強健的魚兒卻能夠逃脫漁網的困擾。詩人認為自己的行動已經束縛不住他,于是他決定回家成為一位僧人。
賞析:
這首詩以秋日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自由的追求。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與外在世界相結合,展現了對生命的矛盾感受和對自由的渴望。
詩中的伏枕衰方劇,搘筇氣忽增,表達了詩人年老體衰的感受,但同時也表現出他內心的力量和增長。細泉鳴暗竇,疏樹映孤燈,通過對細小的泉水聲和孤燈的描繪,傳達了一種寂靜和孤獨的氛圍,與詩人內心的思考相呼應。
詩中的斷雁寒依渚,強魚健脫罾,通過對雁群和魚兒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由的向往和對束縛的反抗。詩人認為自己的行動已經束縛不住他,他選擇回家成為一位僧人,尋求內心的自由和寧靜。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秋日的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自由的追求,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內心自由的追求。這首詩詞展現了陸游獨特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深遠的意義。
“行纏已無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bù zhì hú sāng dài xī
秋日步至湖桑埭西
fú zhěn shuāi fāng jù, zhī qióng qì hū zēng.
伏枕衰方劇,搘筇氣忽增。
xì quán míng àn dòu, shū shù yìng gū dēng.
細泉鳴暗竇,疏樹映孤燈。
duàn yàn hán yī zhǔ, qiáng yú jiàn tuō zēng.
斷雁寒依渚,強魚健脫罾。
xíng chán yǐ wú yòng, què zuò zài jiā sēng.
行纏已無用,卻作在家僧。
“行纏已無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