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發蠻夷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發蠻夷漲”全詩
大聲吹地轉,高浪蹴天浮。
魚鱉為人得,蛟龍不自謀。
輕帆好去便,吾道付滄洲。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江漲》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漲》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這首詩寫的是江水上漲的景象。詩中描繪了江水因蠻族的蠻患而泛濫,山上的雨雪融化成流水注入江中。江水泛濫如洪水般洶涌澎湃,大浪打擊地面,仿佛地球開始旋轉,高浪沖擊著天空,形成浮浪。這種情景下,魚鱉落在人們手中,可以被人們所捕獲,而蛟龍自身卻沒有抵御洪水的能力。作者通過描述這個情景表達了自己的感嘆和無奈。
整首詩以工整的七言絕句為形式,用富有氣勢的詞句來表達大自然的力量和人類的微弱。通過形容江水的洶涌和浪濤,以及與之相對比的魚鱉和蛟龍,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對比。詩中還有“輕帆好去便,吾道付滄洲”的句子,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和對逆境的回應。
整首詩以形象豐富的描述展示了自然界的威力和人類的渺小。通過對江水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感慨和無奈,以及對命運的思考。這首詩不僅展現了杜甫對自然的獨到感悟,也反映了他對社會現實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暢想。
“江發蠻夷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zhǎng
江漲
jiāng fā mán yí zhǎng, shān tiān yǔ xuě liú.
江發蠻夷漲,山添雨雪流。
dà shēng chuī dì zhuàn, gāo làng cù tiān fú.
大聲吹地轉,高浪蹴天浮。
yú biē wéi rén dé, jiāo lóng bù zì móu.
魚鱉為人得,蛟龍不自謀。
qīng fān hǎo qù biàn, wú dào fù cāng zhōu.
輕帆好去便,吾道付滄洲。
“江發蠻夷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