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莫悵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看云莫悵望”全詩
看云莫悵望,失水任呼號。
六翮曾經剪,孤飛卒未高。
且無鷹隼慮,留滯莫辭勞。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江頭四詠·鸂鶒》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頭四詠·鸂鶒》中文譯文:
故使籠寬織,須知動損毛。
看云莫悵望,失水任呼號。
六翮曾經剪,孤飛卒未高。
且無鷹隼慮,留滯莫辭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寫的《江頭四詠》系列中的一首,描寫了一只孤雁的境況。詩中的“鸂鶒”指的是雁類鳥,因為它們的頭部有黑色的斑點,所以也被稱為黑頸鷗。詩人以鸂鶒為象征,表達了自己境遇與志向的悲憤。
首先,詩人通過“故使籠寬織,須知動損毛”的描寫,把鸂鶒被囚禁在籠子里的形象展現出來。這一情節可以理解為詩人自身的境遇,被困于宦途之中,不能自由展翅飛翔。
其次,詩人用“看云莫悵望,失水任呼號”來形容鸂鶒在云上飛翔,迷失了方向,發出孤獨的呼喚。詩人通過這種孤雁失群的景象,寄望于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表達了對逆境的堅韌和對未來的期望。
然后,詩中描述“六翮曾經剪,孤飛卒未高”,意指鸂鶒的羽毛曾被剪去,而它的飛翔依然不高,這可以理解為詩人在宦途中受到打擊和挫折,但依然不放棄追求好的前程。
最后,詩人以“且無鷹隼慮,留滯莫辭勞”結尾,表明他并不在意被困住,不畏懼失敗與困苦,仍然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
整首詩的意境通過描繪一只孤雁的遭遇,既抒發了詩人對自身處境的失望和不滿,又表現了他對美好前景的向往和持續奮斗的勇氣和堅持。這種深情厚意的抒發和諧美感的表達是杜甫詩歌的典型特點,使這首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看云莫悵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tóu sì yǒng xī chì
江頭四詠·鸂鶒
gù shǐ lóng kuān zhī, xū zhī dòng sǔn máo.
故使籠寬織,須知動損毛。
kàn yún mò chàng wàng, shī shuǐ rèn hū háo.
看云莫悵望,失水任呼號。
liù hé céng jīng jiǎn, gū fēi zú wèi gāo.
六翮曾經剪,孤飛卒未高。
qiě wú yīng sǔn lǜ, liú zhì mò cí láo.
且無鷹隼慮,留滯莫辭勞。
“看云莫悵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