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群心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覺群心妒”出自唐代杜甫的《花鴨》,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bù jué qún xīn dù,詩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不覺群心妒”全詩
《花鴨》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花鴨注釋
⑴此二句以花鴨之無泥,喻自己之潔身,以花鴨之緩行,喻自己之從容自得。⑵上句以羽毛獨立喻自己的才能,下句以黑白分明喻自己的品德。所謂黑白分明,也就是是非分明,善惡分明。杜甫所詠的花鴨,羽毛應當是分黑白兩色的。說“太分明”,似有貶抑意,其實是極力贊揚。這句詩充分表現了杜甫“疾惡如仇”的性格,在舊社會,是極可貴的。
⑶仇兆鰲注:“下四作警戒之詞。群心眾眼,指諸鴨言。然惟獨立,故群心妒;惟分明,故眾眼驚。”按群心眾眼,比一般俗物。
⑷稻粱,喻祿位,先鳴,喻直言。末二句含義極深廣,意在揭露權貴們用威迫利誘的手段來壟斷言路,使大家都不敢則聲。這種現象在舊社會是極為普遍的,如《新唐書·李林甫傳》:“林甫居相付十九年,固寵市權,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祿養資,無敢正言者。補闕杜琎再上疏言政事,斥為下邽令,因以語動其余(其他官吏)曰:‘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后雖欲不鳴,得乎?’由是諫諍路絕。”(陸游《長饑詩》:“早年羞學仗下馬。”即用此事。)所謂立仗馬,就是擺樣子的馬。《新唐書》卷四十六:“飛龍廄日以八馬列宮門之外,號‘南衙立仗馬’。仗下,乃退。”杜甫由左拾遺貶華州司功參軍,也正是由于好開腔,好管“閑事”,以至觸怒了唐肅宗和他的親信。但是杜甫并不后悔,而且一直鳴到死,這就是他的偉大過人處了。所以把這兩句單看作警戎的話是很不夠的。
“不覺群心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ā yā
花鴨
huā yā wú ní zǐ, jiē qián měi huǎn xíng.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
yǔ máo zhī dú lì, hēi bái tài fēn míng.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bù jué qún xīn dù, xiū qiān zhòng yǎn jīng.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
dào liáng zhān rǔ zài, zuò yì mò xiān míng.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
“不覺群心妒”平仄韻腳
拼音:bù jué qún xīn dù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不覺群心妒”的相關詩句
“不覺群心妒”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不覺群心妒”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不覺群心妒”出自杜甫的 《花鴨》,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