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扇不能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舉扇不能卻”全詩
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快。
不如小忍之,驅逐吾已隘。
寧聞大度士,變色為蜂蠆?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熏蚊效宛陵先生體》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熏蚊效宛陵先生體》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澤國曾有很多蚊蟲,夜晚乘涼時,它們令人難以置信地煩擾。揮動扇子無法趕走它們,只能點燃艾草,希望能夠解脫。與其這樣費力忍受,不如驅逐它們已經夠累人的了。寧愿聽聞有慈悲心胸的人,也不愿遇到色變如蜂蠆的人。
詩意:
這首詩詞以澤國(指中國)常見的蚊蟲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對蚊蟲的厭惡和無奈之情。詩中通過對抗蚊蟲的方式和思考,抒發了詩人希望擺脫困擾和寧靜的愿望。最后兩句則以對比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于慈悲與惡毒兩種不同品質的人的態度。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的心境和情感。通過描述夜晚被蚊蟲所困擾的情景,詩人以自嘲和幽默的口吻,表達了自己對于蚊蟲的無奈和憤怒。詩人嘗試用扇子驅趕蚊蟲,但無濟于事,隨后用艾草點燃,以期消除困擾。然而,詩人發現這種方法仍然不夠理想,只能忍受蚊蟲的存在。最后兩句以對比的方式展示了詩人對于不同品質的人的態度。詩人寧愿聆聽慈悲寬厚的人的言語,也不愿遭遇心地惡毒的人。
這首詩詞通過蚊蟲的形象,抒發了詩人對于現實生活中各種困擾和煩惱的反思。詩人通過對抗蚊蟲的描寫,表達了對于困擾的無奈感和對于寧靜生活的向往。整首詩詞結構簡潔,語言通俗易懂,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態度。
“舉扇不能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ūn wén xiào wǎn líng xiān shēng tǐ
熏蚊效宛陵先生體
zé guó gù duō wén, chéng yè xū kě guài.
澤國故多蚊,乘夜吁可怪。
jǔ shàn bù néng què, fán ài qǔ yī kuài.
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快。
bù rú xiǎo rěn zhī, qū zhú wú yǐ ài.
不如小忍之,驅逐吾已隘。
níng wén dà dù shì, biàn sè wèi fēng chài?
寧聞大度士,變色為蜂蠆?
“舉扇不能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