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地辟柴門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百年地辟柴門迥”全詩
非關使者征求急,自識將軍禮數寬。
百年地辟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
看弄漁舟移白日,老農何有罄交歡。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得寒字)》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得寒字。
竹里行廚洗玉盤,花邊立馬簇金鞍。
非關使者征求急,自識將軍禮數寬。
百年地辟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
看弄漁舟移白日,老農何有罄交歡。
中文譯文:
嚴公在仲夏時節徒步來到了我草堂,還帶著酒和食物,其中有一個字被我遺漏了。
我在竹林中切菜洗碗,花邊立馬圍攏金鞍。
并非是使者急于征求,而是我自己知道將軍禮數寬厚。
百年來我家的柴門一直遠離塵囂,五月的江水深處涼風陣陣。
看著漁船在白天中穿梭,老農為何不再歡聚一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詩中描述了嚴公(一位朋友或親戚)在仲夏時節來到杜甫的草堂,還帶來了酒和食物。其中有一個字被杜甫遺漏了,這是詩中的一個小插曲。接下來,杜甫描述了自己在竹林中做飯洗碗的情景,同時也描繪了嚴公騎馬來到草堂的場景,熱鬧非凡。但是,這并不是因
“百年地辟柴門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 gōng zhòng xià wǎng jià cǎo táng, jiān xié jiǔ zhuàn dé hán zì
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得寒字)
zhú lǐ xíng chú xǐ yù pán, huā biān lì mǎ cù jīn ān.
竹里行廚洗玉盤,花邊立馬簇金鞍。
fēi guān shǐ zhě zhēng qiú jí,
非關使者征求急,
zì shí jiāng jūn lǐ shù kuān.
自識將軍禮數寬。
bǎi nián dì pì zhài mén jiǒng, wǔ yuè jiāng shēn cǎo gé hán.
百年地辟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
kàn nòng yú zhōu yí bái rì, lǎo nóng hé yǒu qìng jiāo huān.
看弄漁舟移白日,老農何有罄交歡。
“百年地辟柴門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