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作東籬君未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近作東籬君未見”全詩
先取山川來掌上,卻移天地入壼中。
鶯花不老非塵世,風月常新奪化工。
近作東籬君未見,一尊少住莫匆匆。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道院雜興》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道院雜興》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龜堂有叟富神通,
白發何妨兩頰紅。
先取山川來掌上,
卻移天地入壼中。
鶯花不老非塵世,
風月常新奪化工。
近作東籬君未見,
一尊少住莫匆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古老智者的贊美和對自然世界的抒發。詩中描述了一位年老的智者,他在龜堂(指一種修行道教的地方)居住,擁有豐富的神通能力,雖然白發蒼蒼,但兩頰卻紅潤健康。他能夠先行把山川收納于手掌之中,又將天地移入壼(指一種容器)之中。詩詞中也提到了鶯花,它代表了春天和美好的事物,并表達了它不會衰老,而且風月景色也一直新鮮,超越了塵世的變幻。最后,詩人提到了近來他創作的東籬君,但尚未見到,詩人希望他能夠停留片刻,不要匆忙離去。
賞析:
《道院雜興》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位智者的形象,通過對他神通能力的描述,展現了他超越塵世的境界。詩人通過將山川、天地、鶯花以及風月景色與智者相聯系,表達了智者與自然的緊密關系,強調了自然界的美麗和不朽。整首詩詞以詩人對智者的景仰和對自然的贊美為主題,表達了對于智慧和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時,詩人對東籬君的期待也增加了一絲溫情和人情味。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感慨和情感,展現了陸游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自然與人文的獨到見解。
“近作東籬君未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yuàn zá xìng
道院雜興
guī táng yǒu sǒu fù shén tōng, bái fà hé fáng liǎng jiá hóng.
龜堂有叟富神通,白發何妨兩頰紅。
xiān qǔ shān chuān lái zhǎng shàng, què yí tiān dì rù kǔn zhōng.
先取山川來掌上,卻移天地入壼中。
yīng huā bù lǎo fēi chén shì, fēng yuè cháng xīn duó huà gōng.
鶯花不老非塵世,風月常新奪化工。
jìn zuò dōng lí jūn wèi jiàn, yī zūn shǎo zhù mò cōng cōng.
近作東籬君未見,一尊少住莫匆匆。
“近作東籬君未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