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覆熏籠獨誦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衣覆熏籠獨誦詩”全詩
癡云不散常遮塔,野水無聲自入池。
綠樹晚涼鳩語鬧,畫梁晝寂燕歸遲。
閑身自喜渾無事,衣覆熏籠獨誦詩。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芒種初過雨及時,
紗廚睡起角巾欹。
癡云不散常遮塔,
野水無聲自入池。
綠樹晚涼鳩語鬧,
畫梁晝寂燕歸遲。
閑身自喜渾無事,
衣覆熏籠獨誦詩。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芒種后連續下了很多雨的景象,詩人在雨中醒來,戴上斜巾。他觀察到濃云不散常常籠罩在佛塔上,野水悄無聲息地流入池塘。夜晚,綠樹下鳩鳥的鳴叫擾動了寧靜,畫梁上的燕子歸巢的時間也晚了。詩人閑暇自得,覺得自己沒有煩惱事,穿著被熏香的衣裳,獨自吟誦詩句。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的描寫為主線,展現了作者對芒種后雨水的觀察和感悟。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將雨水、云彩、水池、綠樹、鳥聲等元素融入詩中,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他通過描述紗廚睡起、角巾欹斜,表現了自己在安逸的環境中的閑適心境。癡云遮塔、野水自入池,揭示了自然界的景象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綠樹晚涼、鳩語鬧、畫梁晝寂、燕歸遲,通過聲音和動靜的對比,增強了詩中的意境和韻律感。同時,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細微變化的敏感和對生活瑣碎之事的關注。
最后兩句“閑身自喜渾無事,衣覆熏籠獨誦詩”,展現了詩人的閑適生活態度和獨自吟詠詩句的情景。他覺得自己無憂無慮,心境寧靜,獨自一人陶醉在詩意之中。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和平和的心境,展現了詩人在自然中的感悟和對閑適生活的向往,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受。
“衣覆熏籠獨誦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áng zhòng hòu jīng xún wú rì bù yǔ ǒu dé cháng jù
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
máng zhòng chū guò yǔ jí shí, shā chú shuì qǐ jiǎo jīn yī.
芒種初過雨及時,紗廚睡起角巾欹。
chī yún bù sàn cháng zhē tǎ, yě shuǐ wú shēng zì rù chí.
癡云不散常遮塔,野水無聲自入池。
lǜ shù wǎn liáng jiū yǔ nào, huà liáng zhòu jì yàn guī chí.
綠樹晚涼鳩語鬧,畫梁晝寂燕歸遲。
xián shēn zì xǐ hún wú shì, yī fù xūn lóng dú sòng shī.
閑身自喜渾無事,衣覆熏籠獨誦詩。
“衣覆熏籠獨誦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