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際傷愁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際傷愁別”全詩
遠水非無浪,他山自有春。
野花隨處發,官柳著行新。
天際傷愁別,離筵何太頻。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站在高處送別親人,久久不愿離別。遠處的水也會有波浪,別處的山也有春天。野花無處不開放,路旁的柳樹也新生了枝條。眺望天際,心中不禁傷感離別,送行的宴席何其頻繁。
詩意:
這首詩詞是杜甫送別親人的作品,表達了他對親人離別的不舍之情。詩中描繪了離別時的景象,遠處的水波蕩漾,別處的山巒依舊美麗,野花野草無處不在,官柳也在路旁新生了枝條。然而,即將離別的心情仍然讓杜甫感到傷感,送行的宴席也顯得太過頻繁。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杜甫對親人離別的不舍之情。他通過描繪自然景象,表達了人生離別的必然性,也表達了對自然的感慨和敬畏。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表達了離別的悲涼和人生的無常,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天際傷愁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chéng xī yuán sòng lǐ pàn guān xiōng wǔ pàn guān dì fù chéng dū fǔ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píng gāo sòng suǒ qīn, jiǔ zuò xī fāng chén.
憑高送所親,久坐惜芳辰。
yuǎn shuǐ fēi wú làng, tā shān zì yǒu chūn.
遠水非無浪,他山自有春。
yě huā suí chù fā, guān liǔ zhe xíng xīn.
野花隨處發,官柳著行新。
tiān jì shāng chóu bié, lí yán hé tài pín.
天際傷愁別,離筵何太頻。
“天際傷愁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