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處且兒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隨處且兒嬉”全詩
累瓦初成塔,埋盆又作池。
惟應上庭樹,不及髧髦時。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戲詠》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戲詠》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歲歷還逾半,人生但可悲,
This life has passed its halfway point, how pitiful it is,
年歲已經過了一半,人生實在可悲,
此身猶者健,隨處且兒嬉。
Yet my body is still healthy, enjoying myself wherever I go.
然而我的身體依然健壯,隨處嬉戲。
累瓦初成塔,埋盆又作池。
Bricks piled up to build a tower, then turned into a pond.
累砌的瓦成了初具規模的塔,而又被用來埋葬盆景作成池塘。
惟應上庭樹,不及髧髦時。
Only to be planted in the courtyard as a tree, too late for adornment.
只能在庭院里栽種成樹,已經來不及做裝點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幽默戲謔的口吻,表達了作者陸游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感慨和思考。他感嘆歲月已經過去了一半,對人生的脆弱和短暫感到悲哀。然而,他的身體還很健康,仍能在任何地方盡情享受生活。通過對塔和池的描繪,詩人暗示了人生的變化與無常。瓦砌成塔,象征著人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建造自己的事業和成就,而埋盆成池,則意味著人們最終會被埋葬在土地中。最后,詩人感嘆自己已經錯過了年少時的風華,只能靜靜地在庭院里成長為一棵樹,無法再享受年輕時的繁華和美麗。
這首詩以詼諧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通過對塔和池的比喻,詩人傳達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年輕時光的懷念和對年華易逝的感慨。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隨處且兒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yǒng
戲詠
suì lì hái yú bàn, rén shēng dàn kě bēi, cǐ shēn yóu zhě jiàn, suí chù qiě ér xī.
歲歷還逾半,人生但可悲,此身猶者健,隨處且兒嬉。
lèi wǎ chū chéng tǎ, mái pén yòu zuò chí.
累瓦初成塔,埋盆又作池。
wéi yīng shàng tíng shù, bù jí dàn máo shí.
惟應上庭樹,不及髧髦時。
“隨處且兒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