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年不下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耆年不下榻”全詩
牛行響白水,鷺下點青秧。
古寺宛如昔,稚松森已行。
耆年不下榻,童子為燒香。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游云門諸蘭若》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云門諸蘭若》是宋代文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花過木陰合,
溪云生暮涼。
牛行響白水,
鷺下點青秧。
古寺宛如昔,
稚松森已行。
耆年不下榻,
童子為燒香。
詩意:
這首詩詞以游走云門寺中的蘭若為題材,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色和宗教氛圍交融的畫面。詩人通過對花、木、溪、云、牛、鷺、寺、松等自然元素的描繪,展示了寺廟中的靜謐與寧靜,同時也抒發了對宗教信仰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一幅鮮活的自然景色。首句“花過木陰合”,描繪了花朵盛開在樹蔭下的情景,給人以清新、宜人的感受。接著,詩人描繪“溪云生暮涼”,通過溪流上升的水汽和夜晚的涼意,增添了一絲幽靜的氛圍。
第三句“牛行響白水”,以生動的動作描寫了牛在白水中行走的聲音,使詩詞中的聲音元素更加豐富。同時,“鷺下點青秧”又將目光轉向了農田,描繪了白鷺在綠色秧苗上降落的情景,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古寺的景象,“古寺宛如昔”,寺廟的古樸和歷史感被呈現出來,給人一種時光靜止的錯覺。而“稚松森已行”則揭示了時光的流轉,暗示了歲月的更迭。
最后兩句“耆年不下榻,童子為燒香”,則表達了對寺廟中長者和年輕人信仰虔誠的贊美。耆年指的是年長者,他們不離開廟宇,一直虔誠地燒香祈禱。而童子則指的是年輕人,他們作為燒香的參與者,傳承了宗教信仰。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寺廟和信仰的場景,反映了作者對宗教信仰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通過對自然元素的描繪,詩人將人與自然、宗教與生活相融合,給人以寧靜和思索的空間。
“耆年不下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yún mén zhū lán rě
游云門諸蘭若
huā guò mù yīn hé, xī yún shēng mù liáng.
花過木陰合,溪云生暮涼。
niú xíng xiǎng bái shuǐ, lù xià diǎn qīng yāng.
牛行響白水,鷺下點青秧。
gǔ sì wǎn rú xī, zhì sōng sēn yǐ xíng.
古寺宛如昔,稚松森已行。
qí nián bù xià tà, tóng zǐ wèi shāo xiāng.
耆年不下榻,童子為燒香。
“耆年不下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五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