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旬不到小橋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經旬不到小橋西”全詩
出門頓覺春來早,柳染輕黃已蘸溪。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柳橋》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柳橋》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陸游。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柳橋
村路初晴雪作泥,
經旬不到小橋西。
出門頓覺春來早,
柳染輕黃已蘸溪。
中文譯文:
農村小路初次晴朗,積雪融化成泥,
已經過了十天,還沒到達西邊的小橋。
走出門口,突然感到春天來得早,
柳樹已染上淡淡的黃色,輕輕拂過溪水。
詩意:
《柳橋》描繪了一個農村春天的景象。在初次晴朗的天氣里,積雪開始融化,變成了泥巴,使路面濕滑。詩人通過描述自己出門的經歷,感受到春天的早來,整個自然界都充滿了春的氣息。詩中的柳樹已經染上了淡淡的黃色,初春時節的特征,它輕輕地倒映在溪水中,為整個景象增添了一抹生機和美感。
賞析:
《柳橋》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春天的來臨和大自然的變化。詩中的柳橋、小橋、溪水等元素,構成了一幅清新宜人的田園畫卷。詩人通過描繪村路上的雪泥、柳樹的變化,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期待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
詩人以自然景色為媒介,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敏感和對生命力的贊美。這首詩詞以簡潔的文字展示了春天的變化,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感悟。這種對自然的觀察和真切的感受,使得詩詞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引發讀者對美好春天的共鳴和遐想。
總的來說,陸游的《柳橋》以簡潔而精確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農村春天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生命力和自然的贊美之情。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美好事物的感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藝術價值。
“經旬不到小橋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ǔ qiáo
柳橋
cūn lù chū qíng xuě zuò ní, jīng xún bú dào xiǎo qiáo xī.
村路初晴雪作泥,經旬不到小橋西。
chū mén dùn jué chūn lái zǎo, liǔ rǎn qīng huáng yǐ zhàn xī.
出門頓覺春來早,柳染輕黃已蘸溪。
“經旬不到小橋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