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隨阿母供桑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常隨阿母供桑麻”全詩
當戶夜織聲咿啞,地爐豆秸煎土茶。
長成嫁與東西家,柴門相對不上車。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燁燁牽牛花。
城中妖姝臉如霞,爭嫁官人慕高華。
青驪一出天之涯,年年傷春抱琵琶。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浣花女》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花女》是一首宋代的詩詞,由陸游創作。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浣花女
江頭女兒雙髻丫,
常隨阿母供桑麻。
當戶夜織聲咿啞,
地爐豆秸煎土茶。
長成嫁與東西家,
柴門相對不上車。
青裙竹笥何所嗟,
插髻燁燁牽牛花。
城中妖姝臉如霞,
爭嫁官人慕高華。
青驪一出天之涯,
年年傷春抱琵琶。
譯文:
在江邊,有個女孩雙髻高高地盤著,她常常跟隨母親一起供奉桑麻。當晚上在門口織布時,織布聲咿啞,那時用豆秸和土爐煎茶。
長大后,她嫁給了東西兩家,柴門對著,不能駕車而去。她穿著青裙,手握竹笥,不知道為什么感嘆,插著燁燁的牽牛花。
城中有一位妖媚的女子,臉色如霞,爭相嫁給官人,追求高貴華麗的生活。青驪一出現在天涯之外,每年都傷害春天,擁抱著琵琶。
詩意與賞析:
《浣花女》描繪了一個江頭女子的生活和命運,通過對她的不同階段的生活情景的描寫,展現出了女性在封建社會中的困境和悲哀。
詩詞的前兩句描寫了年幼的女孩跟隨母親供奉桑麻的情景,展現了她樸素的生活和勞動的辛苦。接著詩中描寫了女孩長大后嫁給東西兩家,但由于家境貧寒,不能享受富貴,甚至柴門都對著,無法乘車進出。這表現了她的家庭貧困和社會地位低下,生活局限的悲哀。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女子的外貌和她對自己命運的反思。她穿著青裙,手握竹笥,不禁感嘆自己的命運,但具體原因未明。而插著燁燁的牽牛花則象征著她內心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兩句描繪了城中的女子們的虛榮和對高貴生活的追逐,她們爭相嫁給官人,追求社會地位的提升和物質的享受。而詩中的“青驪”一詞,可能指的是傳說中的神馬,象征著追求高貴生活的幻想。然而,這種追逐卻傷害了春天,帶來了痛苦和不幸。
整首詩通過對浣花女的描寫,呈現了女性在封建社會中的艱難處境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女性的無奈。詩中運用了生活細節和象征意象,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女性命運的關注。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揭示了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束縛和不公,以及女性在這種環境下的無奈和渴望。
“常隨阿母供桑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huā nǚ
浣花女
jiāng tóu nǚ ér shuāng jì yā, cháng suí ā mǔ gōng sāng má.
江頭女兒雙髻丫,常隨阿母供桑麻。
dàng hù yè zhī shēng yī yǎ, dì lú dòu jí jiān tǔ chá.
當戶夜織聲咿啞,地爐豆秸煎土茶。
cháng chéng jià yǔ dōng xī jiā, zhài mén xiāng duì bù shàng chē.
長成嫁與東西家,柴門相對不上車。
qīng qún zhú sì hé suǒ jiē, chā jì yè yè qiān niú huā.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燁燁牽牛花。
chéng zhōng yāo shū liǎn rú xiá, zhēng jià guān rén mù gāo huá.
城中妖姝臉如霞,爭嫁官人慕高華。
qīng lí yī chū tiān zhī yá, nián nián shāng chūn bào pí pá.
青驪一出天之涯,年年傷春抱琵琶。
“常隨阿母供桑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