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詩蠟炬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題詩蠟炬紅”全詩
朝廷燒棧北,鼓角滿天東。
屢食將軍第,仍騎御史驄。
本無丹灶術,那免白頭翁。
寇盜狂歌外,形骸痛飲中。
野云低渡水,檐雨細隨風。
出號江城黑,題詩蠟炬紅。
此身醒復醉,不擬哭途窮。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樓(得風字)》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樓(得風字)》
絕域長夏晚,茲樓清宴同。
朝廷燒棧北,鼓角滿天東。
屢食將軍第,仍騎御史驄。
本無丹灶術,那免白頭翁。
寇盜狂歌外,形骸痛飲中。
野云低渡水,檐雨細隨風。
出號江城黑,題詩蠟炬紅。
此身醒復醉,不擬哭途窮。
中文譯文:
在偏遠的夏季黃昏,此樓舉行清雅的宴會。
朝廷的烽火在北邊燃燒,戰鼓和軍號充滿了東方天空。
時常共將軍共進膳,仍騎著御史的驄馬。
雖然沒有煉丹的術法,也難免淪為白發的老翁。
國家受到寇盜的侵擾,音樂和歡歌在外邊,而形體之痛在宴會中難以抑制。
山野的云低低地飄過水面,屋檐上的雨點隨風細細飄落。
號角聲在江城中響起,題詩的人手持紅色的蠟燭。
這個身軀時醒時醉,卻不愿意在艱難的旅途中哭泣絕望。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題目是《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樓(得風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動蕩的時局中,以及個人經歷中的沉痛感受。詩中寫到了一次宴會,但宴會的背后卻隱藏著諸多深刻的情感和社會現實。
首先,詩人通過“絕域長夏晚”和“茲樓清宴同”的描寫,勾勒出了一個遠離塵囂、清幽宴會的場景。然而,正當這一宴會之時,北方朝廷卻遭受戰亂的侵襲,可見國家的不安定和動蕩局勢。通過“朝廷燒棧北,鼓角滿天東”,詩人巧妙地描繪了戰火的景象,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詩中提到將軍和御史,反映了宴會中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物。將軍代表武將,而御史則代表文官,他們共同出現在宴會上,彼此交往,折射出當時政治和社會的復雜關系。
“本無丹灶術,那免白頭翁”這句,表達了詩人自身的無能為力和對時局的無奈。詩人用“丹灶術”來比喻政治的高深,意思是自己沒有能力改變局勢,最終難免會變成白發蒼蒼的老人。
“寇盜狂歌外,形骸痛飲中”揭示了社會的混亂和不安,人們在外部的戰亂和苦難中,仍在宴會中盡情釋放,飲酒作樂。這種反差讓人深思,也突顯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感受。
詩中的自然景象描寫,如“野云低渡水,檐雨細隨風”,以及“出號江城黑,題詩蠟炬紅”,在宴會繁華與社會動蕩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美感。
最后兩句“此身醒復醉,不擬哭途窮”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沉浮和命運的思考。詩人或清醒或醉酒,但不愿意在困境中沮喪失望,堅定地抗爭。這體現了詩人的堅毅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總的來說,這首詩雖然描寫了一場宴會,但其中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政治、人生的思考。通過對戰亂、社會動蕩和個人命運的交織敘述,詩人展現了一幅生動而復雜的畫面,表達了他對時局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題詩蠟炬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éi zhāng liú hòu shì yù yàn nán lóu dé fēng zì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樓(得風字)
jué yù cháng xià wǎn, zī lóu qīng yàn tóng.
絕域長夏晚,茲樓清宴同。
cháo tíng shāo zhàn běi, gǔ jiǎo mǎn tiān dōng.
朝廷燒棧北,鼓角滿天東。
lǚ shí jiāng jūn dì, réng qí yù shǐ cōng.
屢食將軍第,仍騎御史驄。
běn wú dān zào shù, nà miǎn bái tóu wēng.
本無丹灶術,那免白頭翁。
kòu dào kuáng gē wài, xíng hái tòng yǐn zhōng.
寇盜狂歌外,形骸痛飲中。
yě yún dī dù shuǐ, yán yǔ xì suí fēng.
野云低渡水,檐雨細隨風。
chū hào jiāng chéng hēi, tí shī là jù hóng.
出號江城黑,題詩蠟炬紅。
cǐ shēn xǐng fù zuì, bù nǐ kū tú qióng.
此身醒復醉,不擬哭途窮。
“題詩蠟炬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