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鞍日日數歸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憑鞍日日數歸期”全詩
勞君樹杪丁寧語,似勸饑人食肉糜。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聞杜鵑戲作絕句》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杜鵑戲作絕句》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半世羈游厭路岐,
憑鞍日日數歸期。
勞君樹杪丁寧語,
似勸饑人食肉糜。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陸游半生的羈旅生涯和對漂泊不定的旅途的厭倦之情。陸游每天都依靠馬鞍上的日晷來數算歸期,渴望能夠早日回家。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在樹木高處傳達安慰的話語,就像勸告饑餓的人吃肉糜一樣,給予精神上的滋養和希望。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陸游在漫長的旅途中的心境。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反映了一個文人士人在宋代時期常見的狀態——漂泊在外、離鄉背井、思鄉心切。詩中的"半世羈游"一詞,表達了作者長期離家的心境,對漂泊生活的疲憊和艱辛。"厭路岐"則表達了對漫長旅途的厭倦之情。
在最后兩句中,作者通過描繪友人在樹木高處傳達丁寧語言的形象,傳遞了一種溫暖和安慰的情感。這種期望和希望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關心和關懷,同時也折射出作者自身對于回家的渴望和對歸鄉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境,通過對旅途生活的描繪,展現了一種離鄉背井的苦悶和對歸家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厚意。這首詩詞雖然字數不多,卻能喚起讀者對于離鄉、歸鄉的情感共鳴,展示了陸游獨特的情感表達和思想內涵。
“憑鞍日日數歸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dù juān xì zuò jué jù
聞杜鵑戲作絕句
bàn shì jī yóu yàn lù qí, píng ān rì rì shù guī qī.
半世羈游厭路岐,憑鞍日日數歸期。
láo jūn shù miǎo dīng níng yǔ, shì quàn jī rén shí ròu mí.
勞君樹杪丁寧語,似勸饑人食肉糜。
“憑鞍日日數歸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