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垣高柳埭西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短垣高柳埭西村”全詩
小市叢祠湖上路,短垣高柳埭西村。
麥苗極目無閑土,塘水平堤失舊痕。
明詔裕民聞屢下,老農何以報君恩?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肩輿至湖桑埭》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肩輿至湖桑埭》是陸游寫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他乘肩輿到達湖桑埭的情景。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肩輿至湖桑埭
籃輿隨意出衡門,
日已沉山野未昏。
小市叢祠湖上路,
短垣高柳埭西村。
麥苗極目無閑土,
塘水平堤失舊痕。
明詔裕民聞屢下,
老農何以報君恩?
譯文:
肩輿抵達湖桑埭,
籃輿隨意從衡門出,
太陽已經落山,但野外并未完全昏暗。
小市集、祠廟點綴在湖岸的道路上,
短矮的圍墻、高高的柳樹,西村的埭頭。
麥苗一直延伸到遠處,沒有空閑的土地,
塘水平緩的堤壩失去了原有的痕跡。
明朝的詔令一次次傳達給百姓,
老農們該如何回報君主的恩情呢?
詩意:
這首詩詞以湖桑埭為背景,展現了作者乘坐籃輿游覽湖桑埭的情景。湖桑埭是一個小市集,周圍有祠廟和湖泊,景色宜人。詩中描繪了衡門、短垣和高柳,為湖桑埭的景物增添了生動的描寫。麥苗茂盛,占據了視野的大部分,顯示出土地肥沃。然而,詩中也提到塘水的堤壩失去了原有的痕跡,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社會的變遷。最后兩句表達了明朝政府多次頒布裕民政策,老農們應該如何回報君主的恩德。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湖桑埭的景色,展示了作者對鄉村環境的喜愛與關注。作者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湖桑埭的景物特色,如衡門、祠廟、圍墻、柳樹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那個地方的寧靜和美麗。同時,詩中提到的麥苗茂盛和塘水堤壩的變遷,也暗示了社會的發展和時間的變遷。最后兩句點明了明朝政府對百姓的恩德,反映出作者對君主的忠誠和對社會責任的思考。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鄉村景色和社會現實,流露出作者對現實生活的關切和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短垣高柳埭西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 yú zhì hú sāng dài
肩輿至湖桑埭
lán yú suí yì chū héng mén, rì yǐ chén shān yě wèi hūn.
籃輿隨意出衡門,日已沉山野未昏。
xiǎo shì cóng cí hú shàng lù, duǎn yuán gāo liǔ dài xī cūn.
小市叢祠湖上路,短垣高柳埭西村。
mài miáo jí mù wú xián tǔ, táng shuǐ píng dī shī jiù hén.
麥苗極目無閑土,塘水平堤失舊痕。
míng zhào yù mín wén lǚ xià, lǎo nóng hé yǐ bào jūn ēn?
明詔裕民聞屢下,老農何以報君恩?
“短垣高柳埭西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