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嶓山漾水幾題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嶓山漾水幾題詩”全詩
劍分蒼石高皇跡,巖擁朱門老子祠。
燒兔驛亭微雪夜,騎驢棧路早梅時。
登臨不用頻凄斷,未死安知無後期?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偶懷小益南鄭之間悵然有賦》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偶懷小益南鄭之間悵然有賦》是宋代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邊戍地,我鬢發尚未有絲綹,
在嶓山漾水之間,我幾次題寫了詩。
劍刻蒼石,留下了偉大皇帝的足跡,
巖石包裹著朱門,老子的祠堂在其中。
在燃燒兔肉的驛亭,微雪紛飛的夜晚,
我騎著驢行走在險峻的棧道上,此時正是早春的時節。
登臨高山,不需要頻繁地悲傷和失望,
未曾死去的人又怎么知道死后是否還有后世?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陸游在南鄭之間的一段旅途中的所思所感。詩人在西部邊境的戍地,尚未有白發,但內心已有了悵然之情。他曾多次在嶓山和漾水之間寫下詩篇,表達了他對這片土地的情感和思考。他提到了劍刻在蒼石上的高皇帝的足跡,以及巖石中包裹著朱門和老子祠堂的景象,展現了歷史和文化的厚重。在一個燃燒兔肉的驛亭,他在微雪夜晚騎著驢行走在險峻的棧道上,感受到早春的氣息。最后,他表達了對登高的一種心境,認為登高并不需要頻繁地感到悲傷和失望,而未曾死去的人又怎么知道死后是否還有后世呢?
賞析:
這首詩詞以陸游獨特的筆觸和意境,展現了他對山水和歷史的獨特感悟。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歷史遺跡和個人情感的描繪,形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的畫面。詩人通過西部邊境的戍地、嶓山漾水、劍刻蒼石、巖石朱門和老子祠堂等景物的描繪,展示了這片土地的壯麗和歷史的沉淀。同時,詩人在描述自己旅途中的經歷時,以燃燒兔肉的驛亭、微雪夜晚和驢行險路等細節,將讀者帶入了他的旅途之中,感受到了其中的寒冷和困難。最后,詩人通過對登高的一種心境的描繪,表達了對生死和來世的思考,以及對登高境界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同時,詩人以自然景物和歷史文化的融合,表達了對山水和歷史的熱愛和敬畏之情,展示了他對人生和境界的思考。整首詩詞既有景物的真實描繪,又有情感的抒發,給人以深厚的思考和感悟。陸游以獨特的語言表達了他對自然、歷史和人生的獨特理解,使得這首詩詞充滿了濃厚的情感和哲思,具有深遠的意義。
“嶓山漾水幾題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huái xiǎo yì nán zhèng zhī jiān chàng rán yǒu fù
偶懷小益南鄭之間悵然有賦
xī shù liáng zhōu bìn wèi sī, bō shān yàng shuǐ jǐ tí shī.
西戍梁州鬢未絲,嶓山漾水幾題詩。
jiàn fēn cāng shí gāo huáng jī, yán yōng zhū mén lǎo zi cí.
劍分蒼石高皇跡,巖擁朱門老子祠。
shāo tù yì tíng wēi xuě yè, qí lǘ zhàn lù zǎo méi shí.
燒兔驛亭微雪夜,騎驢棧路早梅時。
dēng lín bù yòng pín qī duàn, wèi sǐ ān zhī wú hòu qī?
登臨不用頻凄斷,未死安知無後期?
“嶓山漾水幾題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