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歌寧復楚遺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俚歌寧復楚遺聲”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乙丑重五》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乙丑重五》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飛棹中流救屈平,
劃船行駛在急流中,拯救屈原的英雄;
俚歌寧復楚遺聲?
愿那俚歌再次唱響楚國的遺音?
危冠更在門楣上,
危冠指的是屈原的冠冕,懸掛在門楣上;
但覺蕭敷與艾榮。
只覺得蕭敷與艾榮的事跡。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屈平與屈原的敬仰之情,以及對楚國文化的追憶和思考。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賞析:
詩詞以屈平為引子,通過描述劃船救屈平的場景,表達了對屈平的敬佩和贊美。屈平是中國古代楚國的一位愛國詩人,他的詩篇表達了對楚國的熱愛和對民眾苦難的同情。作者用“飛棹中流”形象地描繪了屈平被困的危險境地,暗示了他的忠誠和勇敢。同時,作者也用“俚歌寧復楚遺聲”表達了對楚國文化的思念和渴望,希望楚國的遺音能夠再次回響。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危冠更在門楣上”,指的是屈原的冠冕被懸掛在門楣上,象征著他的崇高地位和不朽的精神。最后一句“但覺蕭敷與艾榮”,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上其他有杰出功績的人物的敬佩,這里的蕭敷和艾榮可能是指其他楚國的忠臣或英雄。
整首詩詞通過對屈平和楚國文化的回憶和贊美,展示了作者對歷史和傳統的關心和珍視。同時,詩中蘊含了對忠誠、勇敢和愛國精神的謳歌,以及對英雄和文化遺產的尊重。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和情感,寄托了對歷史的敬意和對美好傳統的追求。
“俚歌寧復楚遺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 chǒu zhòng wǔ
乙丑重五
fēi zhào zhōng liú jiù qū píng, lǐ gē níng fù chǔ yí shēng? wēi guān gèng zài mén méi shàng, dàn jué xiāo fū yǔ ài róng.
飛棹中流救屈平,俚歌寧復楚遺聲?危冠更在門楣上,但覺蕭敷與艾榮。
“俚歌寧復楚遺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