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恨貧分學問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恨貧分學問功”全詩
不論病惰耕桑業,但恨貧分學問功。
馬昔騰驤離冀北,鶴今憔悴返遼東。
六經未與秦灰冷,尚付余年斷簡中。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冬夜讀書有感》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夜讀書有感》是宋代文學家陸游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落葉殘蕪又一冬,
老人光景易匆匆。
不論病惰耕桑業,
但恨貧分學問功。
馬昔騰驤離冀北,
鶴今憔悴返遼東。
六經未與秦灰冷,
尚付余年斷簡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冬夜中老人讀書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貧困限制的憂慮,以及對學識和才華未能完全發揮的遺憾之情。通過對昔日英勇的馬兒和如今衰老的鶴的比喻,詩人自省自身的衰老和時光的無情。盡管歲月已逝,但他仍然希望能在有限的余年中繼續研讀六經,以此傳承文化。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冬夜讀書的場景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光陰的流逝和時光的殘酷的思考。落葉殘蕪的景象象征了歲月的流逝,老人的光景易匆匆,暗示了時間的短暫和有限。作者不論病弱或懶惰,也無法從事耕桑業務,但他內心卻對貧窮限制了他追求學問和成就的渴望。通過馬兒和鶴的比喻,作者對光陰流逝和衰老的感慨更加深刻。馬兒昔日奔騰離開冀北,而如今鶴已經憔悴返遼東,這些都是時光無情的體現。然而,詩人仍然懷揣著對學識和才華的追求,他希望在有限的余年中繼續研讀六經,將文化傳承下去。最后兩句“六經未與秦灰冷,尚付余年斷簡中”表達了作者對學識的渴望,即使時光已逝,他仍然希望能在生命的盡頭繼續追求知識。
這首詩詞通過對冬夜讀書的一幕生動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貧困限制和學識追求的思考和感慨。它深刻表達了人對時間的無奈和對知識的珍視,傳遞了一種追求知識不畏艱難的精神力量。同時,詩中所蘊含的對時光的思考和對自身價值的反思,也讓人們在感嘆歲月無情之余,對于珍惜當下、追求進取產生了共鳴。
“但恨貧分學問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yè dú shū yǒu gǎn
冬夜讀書有感
luò yè cán wú yòu yī dōng, lǎo rén guāng jǐng yì cōng cōng.
落葉殘蕪又一冬,老人光景易匆匆。
bù lùn bìng duò gēng sāng yè, dàn hèn pín fēn xué wèn gōng.
不論病惰耕桑業,但恨貧分學問功。
mǎ xī téng xiāng lí jì běi, hè jīn qiáo cuì fǎn liáo dōng.
馬昔騰驤離冀北,鶴今憔悴返遼東。
liù jīng wèi yǔ qín huī lěng, shàng fù yú nián duàn jiǎn zhōng.
六經未與秦灰冷,尚付余年斷簡中。
“但恨貧分學問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