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來喚不曾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任人來喚不曾應”全詩
閉著庵門終日睡,任人來喚不曾應。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龜堂雜題》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龜堂雜題》是宋代文人陸游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癡頑老子老無能,
游惰農夫酒肉僧。
閉著庵門終日睡,
任人來喚不曾應。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陸游的自嘲和對生活的無奈之情。他自稱為癡頑老子,意思是自己行為愚昧,無能為力。他將自己比作游惰的農夫和沉迷于酒肉的僧侶,形容自己追求享樂而不思進取。庵門閉著,他整日沉迷于睡眠,不管有人來叫他,都無動于衷,不予理睬。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嘲的筆調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無奈和自我反省。陸游通過自稱為癡頑老子、游惰的農夫和酒肉僧侶,暗示自己的行為愚昧、追求享樂而缺乏進取心。庵門閉著的描寫表明他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中,不愿面對現實和外界的召喚。
這首詩詞以幽默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自嘲和對生活狀態的反思。通過將自己比作癡頑的老子和游惰的農夫、酒肉僧侶,陸游展示了他對自己行為的清醒認識,以及對自己懶散和無所作為的自責。整首詩以輕松詼諧的語言風格,道出了作者對自己行為的無奈和厭倦,同時也帶有一絲無奈的自嘲。
這首詩詞在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的同時,也反映了一種對于虛度時光、追求享樂的生活態度的批判。通過自嘲的方式,陸游提醒人們不要沉迷于逃避現實、追求短暫的享受,而是應該積極面對生活,追求真正有意義的事物。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幽默的描寫方式,給人以一種深思的啟示。
“任人來喚不曾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ī táng zá tí
龜堂雜題
chī wán lǎo zi lǎo wú néng, yóu duò nóng fū jiǔ ròu sēng.
癡頑老子老無能,游惰農夫酒肉僧。
bì zhe ān mén zhōng rì shuì, rèn rén lái huàn bù céng yīng.
閉著庵門終日睡,任人來喚不曾應。
“任人來喚不曾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