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仗慣見渥洼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立仗慣見渥洼姿”全詩
瘴鄉所產非權奇,邊頭歲入幾番皮。
崔嵬瘦骨帶火印,離立欲不禁風吹。
圉人太仆空列位,龍媒汗血來何時?李公太平官京師,立仗慣見渥洼姿。
斷縑歲久墨色暗,逸氣尚若不可羈。
賞奇好古自一癖,感事憂國空余悲。
嗚呼,安得毛骨若此三千疋,銜枚夜度桑乾磧!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龍眠畫馬》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眠畫馬》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詩作。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國家一從失去西疆,
每年購買西南夷的馬匹。
瘴癘之地所產的馬并非上等,
邊境歲月不斷有新的皮毛進貢。
崔嵬的骨骼瘦削,帶著被火烙印,
它離開了馬廄,似乎隨時都會被風吹走。
宮廷的侍從們空懸在職位上,
龍媒的血汗等待著何時到來?
李公作為太平官員在京城,
站在仗上習慣了看見榮華富貴的場景。
破碎的絹帛歲月久遠,墨色黯淡,
逸才的氣息仍然難以束縛。
賞識奇異、喜愛古物成了一種癖好,
感慨事物,憂國家,內心空余著悲傷。
唉呼,要是能擁有三千匹這樣骨骼皮毛的馬,
帶著它們,夜晚穿越桑樹干涸的戈壁!
詩意:
《龍眠畫馬》以描繪馬的形象為主題,通過馬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衰敗和時局動蕩的憂慮之情。詩中描述了國家失去西疆、年年購買西南夷的馬匹,暗喻了國家的疆土喪失和邊境的危機。馬的形象則象征了國家的力量和希望,但作者又以馬的狀況(瘦弱、受傷)來暗示國家的困境和虛弱。詩的最后,作者表達了對能擁有強壯的馬群的渴望,寄托了對國家復興的期盼和對辛勤奮斗的向往。
賞析:
《龍眠畫馬》運用馬的形象抒發了作者對國家衰敗、時局動蕩的擔憂之情。通過描繪馬的形象來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憂慮,體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詩中所描述的馬匹形象瘦骨嶙峋,被火烙印,暗示了國家的衰落和邊境的危機。同時,詩中使用了一系列形容詞來描繪馬的形體和狀況,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整首詩以平仄工整的七言絕句為體裁,語言簡練、意象鮮明。詩人通過對馬的描繪,將個體形象與國家命運相聯系,展現了對國家興衰的深切關懷。詩的結尾表達了對強大馬群的渴望,寄托了對國家復興的殷切期望。
《龍眠畫馬》展現了陸游愛國情懷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同時也體現了他對古物和奇珍異寶的賞識。這首詩以其深沉的思想和獨特的表達方式,成為了陸游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立仗慣見渥洼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mián huà mǎ
龍眠畫馬
guó jiā yī cóng shī xī chuí, nián nián mǎi mǎ xī nán yí.
國家一從失西陲,年年買馬西南夷。
zhàng xiāng suǒ chǎn fēi quán qí, biān tóu suì rù jǐ fān pí.
瘴鄉所產非權奇,邊頭歲入幾番皮。
cuī wéi shòu gǔ dài huǒ yìn, lí lì yù bù jīn fēng chuī.
崔嵬瘦骨帶火印,離立欲不禁風吹。
yǔ rén tài pú kōng liè wèi, lóng méi hàn xuè lái hé shí? lǐ gōng tài píng guān jīng shī, lì zhàng guàn jiàn wò wā zī.
圉人太仆空列位,龍媒汗血來何時?李公太平官京師,立仗慣見渥洼姿。
duàn jiān suì jiǔ mò sè àn, yì qì shàng ruò bù kě jī.
斷縑歲久墨色暗,逸氣尚若不可羈。
shǎng qí hào gǔ zì yī pǐ, gǎn shì yōu guó kòng yú bēi.
賞奇好古自一癖,感事憂國空余悲。
wū hū, ān dé máo gǔ ruò cǐ sān qiān pǐ, xián méi yè dù sāng gān qì!
嗚呼,安得毛骨若此三千疋,銜枚夜度桑乾磧!
“立仗慣見渥洼姿”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