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苦中天赫日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正苦中天赫日流”全詩
云生江浦初成暝,葉下亭皋剩作秋。
移穴族行憐垤蟻,爭巢婦去嘆林鳩。
人間寒暑何窮已,碪杵行聞治褐裘。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欲雨》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欲雨》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正苦中天赫日流,
房櫳忽復變颼飀。
云生江浦初成暝,
葉下亭皋剩作秋。
移穴族行憐垤蟻,
爭巢婦去嘆林鳩。
人間寒暑何窮已,
碪杵行聞治褐裘。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炎熱的夏日,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對現實生活和人情世故的感慨。詩中探討了人們在寒暑之間的艱辛生活,以及對自然界和人類行為的觀察和思考。
賞析:
詩的開篇寫道:“正苦中天赫日流”,表達了炎熱夏日的不堪,天空中強烈的陽光讓人難以忍受。接著,詩人寫到“房櫳忽復變颼飀”,突然之間,風起云涌,涼風吹拂,給人一種突然的變化和寬慰感。這里用“變颼飀”形容風的吹拂,使得整首詩的氣氛由燥熱轉變為涼爽。
詩的下半部分描繪了夜幕降臨時的景象。作者寫道“云生江浦初成暝”,夜幕降臨,云彩彌漫江面,暮色漸濃。葉下的亭子、皋上的草場都顯露出秋意。這里通過描寫自然景象表達了歲月變遷的感慨,暗示人們的生活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
接下來的兩句“移穴族行憐垤蟻,爭巢婦去嘆林鳩”,運用了寓言手法,以昆蟲和鳥類的行為來比喻人間的生活和命運。作者觀察到螞蟻搬遷窩穴,雀鳥爭奪巢位,從中感慨人們在生活中的奮斗、爭奪和無奈。這里的寓言意味豐富,使詩詞更具思索性和哲理性。
最后兩句“人間寒暑何窮已,碪杵行聞治褐裘”,通過對人間寒暑的反問,表達了人們在生活中所經歷的各種困苦和艱辛。碪杵是一種用來捶擊布匹的工具,這里用來象征辛勤勞作的人們。詩人聽到了行人的腳步聲,聞到了治褐裘的氣息,意味著塵世的忙碌和生活的繼續。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寓言手法,將作者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思考融入其中,表達了對人間百態和生活困境的思考和感慨。詩意深遠,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正苦中天赫日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yǔ
欲雨
zhèng kǔ zhōng tiān hè rì liú, fáng lóng hū fù biàn sōu liú.
正苦中天赫日流,房櫳忽復變颼飀。
yún shēng jiāng pǔ chū chéng míng, yè xià tíng gāo shèng zuò qiū.
云生江浦初成暝,葉下亭皋剩作秋。
yí xué zú xíng lián dié yǐ, zhēng cháo fù qù tàn lín jiū.
移穴族行憐垤蟻,爭巢婦去嘆林鳩。
rén jiān hán shǔ hé qióng yǐ, zhēn chǔ xíng wén zhì hè qiú.
人間寒暑何窮已,碪杵行聞治褐裘。
“正苦中天赫日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