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怎么讀 赫的意思

漢字 | 赫 |
---|---|
讀音 |
|
注音 | ㄏㄜˋ |
部首 | [赤] 赤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4 部外:7 |
異體字 | ? ? 嚇 焃 爀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D6B |
其它編碼 | 五筆:fofo 倉頡:gcglc 鄭碼:bnno 四角:44231 |
筆順編碼 | 12132341213234 |
筆順筆畫 | 一丨一ノ丨ノ丶一丨一ノ丨ノ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橫 撇 豎鉤 撇 點 橫 豎 橫 撇 豎鉤 撇 點 |
赫字的意思
1.顯著;盛大:顯赫。煊赫。
2.姓。
3.赫茲的簡稱。1秒鐘振動一次是1赫。
赫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赫
hè ㄏㄜˋ
明顯,顯著,盛大:顯赫。喧赫。赫奕。赫烜。發怒:赫咤。赫怒。赫然。紅如火燒,泛指紅色:“赫如渥赭”。英語 bright, radiant, glowing
德語 Hertz (S, Phys)?,hervorragend, prominent, auff?llig, bemerkenswert (Adj)?,He (Eig, Fam)?,Hektor (Eig)
法語 hertz,brillant,impressionnant,remarquable
赫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赫 hè
〈形〉
(1) (會意。從二赤。火赤。本義:泛指赤色)
(2) 紅如火燒。亦泛指火紅色 [red]
赫,火赤貌。——《說文》
赫如渥赭。——《詩·邶風·簡兮》
(3) 如:赫日(紅日);赫赤(深紅;火紅);赫赤赤(謂赤紅如火);赫煌(赤色光明的樣子)
(4) 顯耀 [conspicuous]
以赫厥靈。——《詩·大雅·生民》
(5) 又如:赫奕(顯耀盛大的樣子);赫剌剌(威武顯赫的樣子);赫耀(顯赫)
(6) 顯盛 [flourishing]
赫赫楚國,而君臨之。——《國語·楚語》
(7) 又如:赫奕(光彩燦爛的樣子);赫奕(顯著盛大的樣子);赫張(聲勢盛大的樣子)
(8) 炎熱熾盛 [hot]。如:赫炎(大火燃燒的樣子);赫晞(炎暑熾盛的樣子)
(9) 光明 [bright]
赫,明也。——《小爾雅·廣詁》
(10) 又如:赫戲(光明顯盛的樣子);赫曦(光明顯盛的樣子);赫煥(光華炫耀的樣子);赫爍(明亮閃耀的樣子)
(11) 勃然大怒 [raging]
王赫斯怒。——《詩·大雅·皇矣》
(12) 又如:赫咤(憤怒嘆息);赫怒(憤怒);赫斯(帝王盛怒貌)
詞性變化
◎ 赫 hè
〈動〉
(1) 恐嚇 [threaten]
反予來赫。——《詩·大雅·桑柔》
(2) 又如:赫詐(恐嚇詐騙)
(3) 使感到驚奇、震駭或恐怖 [shock]
伐恩恃權,震赫中外。——《新唐書》
(4) 分裂,支解 [split]
凡使十二神追惡兇,赫女軀,拉女干,節解女肉,抽女肺腸。——《后漢書》
◎ 赫 hè
〈名〉
(1) 姓。如:赫連(復姓)
(2) 物理學名詞赫茲的簡稱 [hertz]。如:千赫
赫字的辭典解釋
盛紅的樣子。《說文解字·赤部》:「赫,大赤貌。」《詩經·邶風·簡兮》:「赫如渥赭,公言錫爵。」漢·毛亨·傳:「赫,赤貌。」
明亮。《荀子·天論》:「故日月不高,則光暉不赫。」
顯明、盛大。如:「顯赫」、「威赫」。《詩經·商頌·那》:「于赫湯孫,穆穆厥聲。」唐·王績〈過漢故城〉詩:「何其赫隆盛,自謂保靈長。」
副怒。《詩經·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漢·鄭玄·箋:「赫,怒意。」《漢書·卷五一·枚乘傳》:「漢知吳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
動顯耀。《詩經·大雅·生民》:「以赫厥靈,上帝不寧。」唐·孔穎達·正義:「以赫是明貌,故為顯也。」三國魏·阮籍〈采薪者歌〉:「留侯起亡虜,威武赫荒夷。」
恫嚇、恐嚇。《詩經·大雅·桑柔》:「既之陰女,反予來赫。」漢·鄭玄·箋:「口距人謂之赫。」通「嚇」。
分解。《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凡使十二神追惡兇,赫女軀,拉女干,節解女肉,抽女肺腸。」
名赫茲的簡稱。參見「赫茲 」條。
姓。如明代有赫德。
康熙字典解釋
赫【酉集中】【赤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正韻》呼格切《集韻》《韻會》郝格切,??音煂。《說文》火赤貌。《博雅》赤也。《詩·邶風》赫如渥赭。《傳》赫,赤貌。
又《詩·大雅》王赫斯怒。《箋》赫,怒意。
又《詩·大雅》赫赫炎炎。《傳》赫赫,旱氣也。
又《詩·大雅》赫赫明明。《傳》赫赫然盛也。
又《屈原·離騷》陟陞皇之赫戲兮。《註》赫戲,光明貌。
又《小爾雅》赫,顯也。《前漢·??忠傳》使者所過,威權翕赫。《張九齡詩》茲邦稱貴近,與世常重赫。
又《李白詩》烜赫耀旌旗。
又《廣韻》赫,發也。
又姓。
又赫連氏,複姓。
又《集韻》虛訝切,音罅。與嚇同。《詩·大雅》反予來赫。《傳》赫,炙也。《箋》口距人謂之赫。《釋文》毛許白反,鄭許嫁反。莊子所云以梁國嚇我是也。
又《韻會》施隻切,音釋。《爾雅·釋訓》赫赫,迅也。《釋文》赫音釋。
又《前漢·孝成趙皇后傳》赫嗁書。《註》鄧展曰:赫音兄弟鬩牆之鬩。應劭曰。赫蹏,薄小紙。晉灼曰:今謂薄小物曰鬩蹏。《類篇》或作爀。亦作?、焃。
又《韻補》葉鬩各切。《荀勗大會行禮歌》明明天子,臨下有赫。來格祈祈,邦家是若。《正字通》火炙、日暴皆曰赫。《說文》專訓火赤泥。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赫【卷十】【赤部】
火赤皃。從二赤。呼格切文八(文九)重五
說文解字注
(赫)大赤皃。大各本作火。今正。此謂赤。非謂火也。赤之盛、故從二赤。邶風。赫如渥赭。傳曰。赫、赤皃。此赫之本義也。若生民傳曰赫、顯也。出車傳赫赫、盛皃。常武傳?云赫赫然、盛也。節南山傳赫赫、顯盛也。淇奧傳赫、有明德赫赫然。以及雲漢傳赫赫。旱氣也。桑柔傳赫、炙也。皆引申之義也。又按皕部曰奭、盛也。是詩中凡訓盛者、皆叚奭爲赫。而采芑、瞻彼洛矣二傳曰奭、赤皃。卽??兮傳之赫、赤皃。正謂奭卽赫之叚借也。爾雅釋訓奭奭、本作赫赫。二字古音同矣。或作赩。如白虎通引韎韐有赩、李注文??亦引毛傳赩、赤皃。從二赤。呼格切。古音在五部。音郝。奭古音亦如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