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夕洞庭應更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夕洞庭應更好”全詩
此夕洞庭應更好,誰能從我跨青鸞?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中秋夜半後無云而月色微淡尤為絕景》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秋夜半後無云而月色微淡尤為絕景》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秋夜半後無云而月色微淡尤為絕景
輕煙薄靄九霄寒,
素月渾如隔縠看。
此夕洞庭應更好,
誰能從我跨青鸞?
譯文:
在中秋的半夜后,天空無云,月色微弱而尤為絕美。
輕煙薄霧籠罩著九霄寒冷,
潔白的月亮看起來模糊不清。
在這個夜晚,洞庭湖的景色應該更加美麗,
誰能和我一起跨越青鸞(神話中的仙鳥)?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中秋夜晚的景象。夜空中沒有云彩,月亮的光芒微弱,但卻展現出絕美的景色。九霄(指高空)寒冷,輕煙和薄霧彌漫其中,使得月亮顯得朦朧不清。陸游表達了對這個夜晚景色的贊美,認為此時的洞庭湖景色應該更加迷人。最后,他略帶遺憾地表達了希望有人能和他一起欣賞這美景的心愿。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中秋夜晚的景色。詩人通過運用形象生動的詞語,如"輕煙薄靄"、"九霄寒"、"素月"等,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月色微弱但又絕美的夜晚。詩中的"洞庭"指的是洞庭湖,表達了詩人對湖光山色的向往和對自然美的贊美。最后兩句"誰能從我跨青鸞"表達了詩人希望有人能與自己一同欣賞這美景的愿望,也暗示了他對于情意和心境的追求。
整首詩詞通過獨特的意象和抒發內心情感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寂靜而美麗的月夜。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對美的追求,同時也流露出對人際交往和情感交流的渴望。這首詩詞以其簡約而深邃的表達方式,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想象力和感受力的意境中,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此夕洞庭應更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qiū yè bàn hòu wú yún ér yuè sè wēi dàn yóu wéi jué jǐng
中秋夜半後無云而月色微淡尤為絕景
qīng yān báo ǎi jiǔ xiāo hán, sù yuè hún rú gé hú kàn.
輕煙薄靄九霄寒,素月渾如隔縠看。
cǐ xī dòng tíng yīng gèng hǎo, shuí néng cóng wǒ kuà qīng luán?
此夕洞庭應更好,誰能從我跨青鸞?
“此夕洞庭應更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