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得夜深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得夜深聞”全詩
入空才漠漠,灑迥已紛紛。
巢燕高飛盡,林花潤色分。
晚來聲不絕,應得夜深聞。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喜雨》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喜雨》
南國旱無雨,
今朝江出云。
入空才漠漠,
灑迥已紛紛。
巢燕高飛盡,
林花潤色分。
晚來聲不絕,
應得夜深聞。
中文譯文:
南國干旱無雨水,
今日晨霞照江云。
初時青空云浩浩,
細雨早已灑紛紛。
巢中燕子高飛去,
林中花葉濕幾分。
夜晚來臨聲不絕,
夜深才能聽到陣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由杜甫在唐朝寫成,描述了南國長時間沒有下雨,終于在今天的早晨,天空中的云朵都變得厚重起來,雨水開始灑落。到了晚上,雨聲依舊不絕。整首詩以“南國旱無雨”為開頭,通過描繪早晨的江河和云彩、細雨灑落的情景,表現了雨水的來臨對人的喜悅之情。
詩中的“初時青空云浩浩,細雨早已灑紛紛”,字面上描繪了初時天空的云和云中的細雨,但更深層次上,它隱喻著南國人民期待已久的雨水,終于來臨了,給人帶來了希望和喜悅。詩中的“巢中燕子高飛去,林中花葉濕幾分”,通過描繪燕子高飛和花葉被雨水濕潤,表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和豐收的景象。最后兩句“夜晚來臨聲不絕,夜深才能聽到陣陣”,描繪了夜晚雨聲不止的情景,給人一種寧靜和安心的感覺。
整首詩親切地描繪了南國旱情解救的喜悅和大自然的恢復和生機。通過對雨水的描寫,詩人表現出對美好自然景色的贊美,同時也流露出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和愿望。這首詩以其精煉的文字和富有感情的描寫,展現了詩人的豐富的感情和對大自然的深厚的熱愛。
“應得夜深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yǔ
喜雨
nán guó hàn wú yǔ, jīn zhāo jiāng chū yún.
南國旱無雨,今朝江出云。
rù kōng cái mò mò, sǎ jiǒng yǐ fēn fēn.
入空才漠漠,灑迥已紛紛。
cháo yàn gāo fēi jǐn, lín huā rùn sè fēn.
巢燕高飛盡,林花潤色分。
wǎn lái shēng bù jué, yīng de yè shēn wén.
晚來聲不絕,應得夜深聞。
“應得夜深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