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誤虛空作許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誤虛空作許癡”全詩
清輝如此那休得,誰誤虛空作許癡?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霽夜觀月》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霽夜觀月》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云重真愁無散時,
可憐不奈一風吹。
清輝如此那休得,
誰誤虛空作許癡?
詩意:
這是一首寫觀賞月亮的詩詞。詩人在霽夜(晴朗的夜晚)仰望月亮,卻感到云層密布,真正的月光無法透出。這讓他感到悲傷,因為即使只有一陣微風吹過,云層也不會散去,月亮的清輝依然無法顯露。詩人借此表達了對于美好事物被外界因素所阻擋的遺憾之情,以及對于時光流轉的無奈和虛空的感嘆。
賞析:
《霽夜觀月》通過描繪云層遮擋月亮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無奈之情。詩中的云重,形容了大片的云層聚集在天空中,使得月亮無法顯露出清輝。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外在的景象相結合,通過對比來表達他的感受。詩中的“可憐不奈一風吹”,表達了詩人對于微風無法驅散云層的無奈感嘆,這也暗示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時常會遇到無法改變的困境和難題。
詩的最后兩句“清輝如此那休得,誰誤虛空作許癡?”以反問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于美好事物被遮蔽的痛惜和對于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人用“清輝”來形容月亮的明亮光芒,但這樣的光芒卻因為云層的阻擋而無法展現出來,使得美好事物無法被欣賞。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于這種情況的質問,誰使得虛空成為了遮擋月亮的障礙,讓美好的事物無法展現出來?
整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于現實世界中遺憾和無奈的感受,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在追求美好事物時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和挑戰。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體現了宋代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婉約主題和意境。
“誰誤虛空作許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yè guān yuè
霽夜觀月
yún zhòng zhēn chóu wú sàn shí, kě lián bù nài yī fēng chuī.
云重真愁無散時,可憐不奈一風吹。
qīng huī rú cǐ nà xiū de, shuí wù xū kōng zuò xǔ chī?
清輝如此那休得,誰誤虛空作許癡?
“誰誤虛空作許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