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聲點滴漏聲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聲點滴漏聲殘”全詩
閉戶自憐今伏老,聯鞍誰記舊追歡?欲持藤榼沽春碧,自傍朱欄翦牡丹。
不為掛冠方寂寞,宦游強半是祠官。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翦牡丹感懷》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翦牡丹感懷》是宋代文學家陸游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雨聲點滴漏聲殘,
短褐猶如二月寒。
閉戶自憐今伏老,
聯鞍誰記舊追歡?
欲持藤榼沽春碧,
自傍朱欄翦牡丹。
不為掛冠方寂寞,
宦游強半是祠官。
詩意:
這首詩以雨聲、寒意和自我懷念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年華逝去、時光流轉以及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詩中抒發了對過去歡樂時光的懷念,同時也顯露出對未來的擔憂和對自身老去的憂慮。通過牡丹的意象,詩人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并以此寄托了自身對逝去年華和宦游生涯的不甘和思索。
賞析:
1. 雨聲和寒意:雨聲點滴、漏聲殘,描繪了外界的蕭瑟景象和環境的冷寂,暗合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沉思。這種冷凄的氛圍與詩中的自我懷念和自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 舊追歡:通過聯鞍誰記舊追歡的表達,詩人表達了對過去歡樂時光的懷念和對年華逝去的無奈。詩人在文中以自問的方式,表達了對曾經的歡愉和激情的追憶,以及對個人境遇的無奈和自憐。
3. 藤榼和牡丹:藤榼是一種容器,牡丹則象征美好和繁榮。詩中的藤榼和牡丹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藤榼象征著平凡和俗世的渴求,而牡丹則象征著高尚和超脫的追求。詩人借用這一對比,表達了自身對美好事物和高尚境界的追求,以及對平凡生活的不滿和追求更高層次的渴望。
4. 掛冠和宦游:掛冠指的是結束官場生涯,詩中表達了對宦游生涯的不滿和對官場虛名的淡薄態度。詩人認為宦游生涯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和內心的寧靜,而更多地是虛名和浮華的追求。通過這種對宦游生涯的質疑,詩人表達了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和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雨聲、寒意和自我懷念的景象,以及對美好事物和高尚境界的追求,表達了詩人對年華逝去、時光流轉和個人境遇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詩中的牡丹形象寄托了詩人對美好事物和高尚理想的向往,同時也暗含了對逝去年華和宦游生涯的不甘和思索。整首詩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憂思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給人以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感受。
“雨聲點滴漏聲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 mǔ dān gǎn huái
翦牡丹感懷
yǔ shēng diǎn dī lòu shēng cán, duǎn hè yóu rú èr yuè hán.
雨聲點滴漏聲殘,短褐猶如二月寒。
bì hù zì lián jīn fú lǎo, lián ān shuí jì jiù zhuī huān? yù chí téng kē gū chūn bì, zì bàng zhū lán jiǎn mǔ dān.
閉戶自憐今伏老,聯鞍誰記舊追歡?欲持藤榼沽春碧,自傍朱欄翦牡丹。
bù wéi guà guān fāng jì mò, huàn yóu qiáng bàn shì cí guān.
不為掛冠方寂寞,宦游強半是祠官。
“雨聲點滴漏聲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