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識虞卿魯仲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那識虞卿魯仲連”全詩
看渠皮底元無血,那識虞卿魯仲連!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嘆俗》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嘆俗》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俗陵夷日可憐,
乞墦鉗市亦欣然。
看渠皮底元無血,
那識虞卿魯仲連!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尚的感慨和憂慮。陸游對于社會風俗的墮落感到悲嘆,認為現代社會的風氣日益衰敗。他覺得這是非常可憐的一種現象。然而,作者也發現了一種諷刺的現象,即人們對于俗世的追求和享樂卻非常欣喜。他認為人們只看到了表面上的繁華與享受,并不了解其中的內在價值和真相。
賞析:
這首詩以詠史抒懷的方式,通過對社會風尚的觀察和批判,表達了作者的憂慮和無奈。首句“風俗陵夷日可憐”直接點出了作者對于當前社會風尚的悲傷和失望。陵夷意味著墮落和衰敗,作者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風俗,表明了他對于社會倫理道德的擔憂。
接下來的兩句“乞墦鉗市亦欣然,看渠皮底元無血”,用一種諷刺的口吻揭示了人們對于俗世的追求和享樂的態度。乞墦和鉗市都是指一些繁華熱鬧的場所,人們在這些地方追逐享樂,但他們卻不了解其中的真相和意義。作者用“看渠皮底元無血”來形容這種追求,意味著人們只看到了表面上的繁華和外在的享受,而沒有看到其中的內在價值。
最后一句“那識虞卿魯仲連!”則是對于當時社會風氣的進一步批判。虞卿和魯仲連都是古代人物,他們以忠誠、正直和高尚的品德著稱。作者通過這一句表達了對于當時人們對于這些崇高品質的不了解和忽視。詩中運用了雙關和對比的手法,通過對古人的贊美和當代人的諷刺,進一步突出了社會風氣的墮落和人們的盲目追求。
總體而言,《嘆俗》這首詩通過對社會風俗的觀察和批判,表達了作者對于當時社會風氣的憂慮和無奈。他對于人們只看到外在繁華而忽視內在價值的行為進行了諷刺,同時也呼喚人們能夠重視和追求高尚的品德和價值觀。這首詩以其深刻的內涵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反映了宋代社會風貌的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文學意義。
“那識虞卿魯仲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n sú
嘆俗
fēng sú líng yí rì kě lián, qǐ fán qián shì yì xīn rán.
風俗陵夷日可憐,乞墦鉗市亦欣然。
kàn qú pí dǐ yuán wú xuè, nà shí yú qīng lǔ zhòng lián!
看渠皮底元無血,那識虞卿魯仲連!
“那識虞卿魯仲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