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目山頭雨腳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馬目山頭雨腳昏”全詩
年豐郡僻無公事,一炷清香晝掩門。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雨中獨坐》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中獨坐》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馬目山頭雨腳昏,
龍津橋下浪花翻。
年豐郡僻無公事,
一炷清香晝掩門。
詩意:
這首詩以雨天中的獨自坐著為背景,描繪了一幅靜謐而富有意境的畫面。詩人置身于馬目山上,眼前的雨勢變得更加兇猛濃密,使得視線變得模糊不清。在龍津橋下,雨水拍打在橋面上,激起浪花翻騰。而這個地方卻是郡城邊遠僻的地方,沒有什么公務需要詩人操心。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閉門享受著一炷清香,直到白天漸漸轉向黃昏。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清靜、寧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雨天的氛圍為詩人提供了一個安靜思考的環境,他獨自坐在山頭,感受著雨點的擊打和山間的朦朧。詩中的馬目山和龍津橋都是地名,給予了詩詞一種具體的場景感。馬目山上的雨勢昏暗了視線,突出了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龍津橋下的浪花翻騰,形成了動態的畫面,與詩人的靜謐形成鮮明的對比。
詩人在描繪自然景物的同時,也借此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郡城邊遠的環境讓詩人遠離了喧囂和公務,他可以獨自享受寧靜的時光。一炷清香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給詩人帶來了寧靜和舒適的感覺。詩人選擇在白天的時候關閉門戶,進一步強調自己追求的是安寧和隱逸的生活。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心情感的描寫,展示了詩人追求寧靜和自我安撫的心境。它表達了對獨處和靜謐生活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對繁忙和喧囂世界的回避。這種對寧靜的向往和對自然的感悟,是陸游創作中常見的主題,也是他獨特的審美情趣的體現。
“馬目山頭雨腳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zhōng dú zuò
雨中獨坐
mǎ mù shān tóu yǔ jiǎo hūn, lóng jīn qiáo xià làng huā fān.
馬目山頭雨腳昏,龍津橋下浪花翻。
nián fēng jùn pì wú gōng shì, yī zhù qīng xiāng zhòu yǎn mén.
年豐郡僻無公事,一炷清香晝掩門。
“馬目山頭雨腳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