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高處獨徘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妨高處獨徘徊”全詩
山橫瓦屋披云出,水自牂牁裂地來。
暝入簾陰吹細雨,涼生樓角轉輕雷。
癡頑也擬忘鄉國,不奈城頭暮角哀。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再賦荔枝樓》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賦荔枝樓》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只道文書撥不開,
未妨高處獨徘徊。
山橫瓦屋披云出,
水自牂牁裂地來。
暝入簾陰吹細雨,
涼生樓角轉輕雷。
癡頑也擬忘鄉國,
不奈城頭暮角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陸游在荔枝樓上的思考和感嘆。詩人感覺自己身陷繁瑣的政務之中,無法解脫。他意識到文書和公務雖然阻礙了他的心靈追求,但他仍然能夠在高處獨自徘徊,追尋自己內心的自由之境。山巒擋在房屋之間,云霧從中穿過,水從牂牁山裂縫中涌出,展現出自然界的壯麗景色。當夜幕降臨,細雨吹入簾陰,涼爽的氣息在樓角中盤旋,輕雷低鳴。盡管身處癡頑之中,詩人仍然希望能夠忘卻自己的家國之憂,但他無奈地感嘆城頭上的暮角聲哀鳴,暗示了他對社會動蕩和戰亂的憂慮和無力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景抒懷的方式,通過自然景觀和詩人內心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狀況的煩惱和無奈。詩人通過對山、云、水、雨、雷等自然元素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的宏偉和變幻,與自己被困于瑣碎政務之中的心境形成鮮明的對比。盡管他渴望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寧靜,但他卻無法擺脫身份和職責的束縛。
詩人的癡頑態度表現在他希望能夠忘卻家國之憂,追求心靈的自在。然而,城頭上的暮角聲哀鳴提醒詩人,他無法完全拋開社會的動蕩和不安。這種對社會現實的痛苦感受與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凸顯了陸游內心的矛盾和困擾。
整首詩詞以平淡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陸游獨特的寫作風格。通過詩人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和對內心世界的思考,他將自己的情感與時代的動蕩相結合,表達出對現實的痛苦和對自由的向往。這首詩詞富有哲理,給人以深思。
“未妨高處獨徘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fù lì zhī lóu
再賦荔枝樓
zhī dào wén shū bō bù kāi, wèi fáng gāo chù dú pái huái.
只道文書撥不開,未妨高處獨徘徊。
shān héng wǎ wū pī yún chū, shuǐ zì zāng kē liè dì lái.
山橫瓦屋披云出,水自牂牁裂地來。
míng rù lián yīn chuī xì yǔ, liáng shēng lóu jiǎo zhuǎn qīng léi.
暝入簾陰吹細雨,涼生樓角轉輕雷。
chī wán yě nǐ wàng xiāng guó, bù nài chéng tóu mù jiǎo āi.
癡頑也擬忘鄉國,不奈城頭暮角哀。
“未妨高處獨徘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