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閣疏鐘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寺閣疏鐘動”全詩
寺閣疏鐘動,漁村遠火明。
蒼茫林靄滅,撲漉水禽驚。
漸喜吾廬近,遙聞過埭聲。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自妙相歸將至杜浦堰舟中作》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自妙相歸將至杜浦堰舟中作》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斜陽發東郭,
初夜轉西城。
寺閣疏鐘動,
漁村遠火明。
蒼茫林靄滅,
撲漉水禽驚。
漸喜吾廬近,
遙聞過埭聲。
中文譯文:
夕陽斜照東郭,
初夜轉向西城。
寺廟閣樓上的鐘聲稀疏動蕩,
漁村遠處的篝火閃耀明亮。
蒼茫的林木和靄氣逐漸消散,
水鳥掠過水面驚起漣漪。
我逐漸高興,因為我的小屋就在附近,
從遠處傳來過埭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夏日傍晚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對家園歸來的喜悅之情。
詩的開頭以斜陽映照東郭為景,暗示了夕陽的傾斜和光影變幻。接著,初夜轉向西城,暗示夜幕逐漸降臨,城市的景色也開始發生變化。
第三、四句描繪了寺廟和漁村的景色。寺廟間斷的鐘聲,顯示了寧靜與安詳,而漁村遠處的篝火明亮閃耀,給人一種溫暖和熱鬧的感覺。這些景色的對比,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種動靜相宜的意境。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自然景色的變化。蒼茫的林木和靄氣逐漸消散,暗示夜幕的降臨和天色漸暗。水鳥掠過水面驚起漣漪,表現了片刻的安寧被打破的情景。這些描寫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變化和生機。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回到家園的喜悅之情。他高興地發現他的住處已經近在眼前,遠處傳來過埭的聲音,進一步增強了他回家的期待和喜悅。
整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詩人的情感,通過對自然和家園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歸屬感的渴望。同時,通過景色的變化和對比,展現了人與自然的互動和共生的關系。
“寺閣疏鐘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miào xiāng guī jiāng zhì dù pǔ yàn zhōu zhōng zuò
自妙相歸將至杜浦堰舟中作
xié yáng fā dōng guō, chū yè zhuǎn xī chéng.
斜陽發東郭,初夜轉西城。
sì gé shū zhōng dòng, yú cūn yuǎn huǒ míng.
寺閣疏鐘動,漁村遠火明。
cāng máng lín ǎi miè, pū lù shuǐ qín jīng.
蒼茫林靄滅,撲漉水禽驚。
jiàn xǐ wú lú jìn, yáo wén guò dài shēng.
漸喜吾廬近,遙聞過埭聲。
“寺閣疏鐘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一董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