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聞革履下堂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喜聞革履下堂聲”全詩
游山笑我驀直去,過夏憐君太瘦生。
庭際楠陰凝晝寂,墻頭鵲語報秋晴。
功名已付諸賢了,長作閑人樂太平。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訪昭覺老》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訪昭覺老》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久矣耆年罷送迎,
喜聞革履下堂聲。
游山笑我驀直去,
過夏憐君太瘦生。
庭際楠陰凝晝寂,
墻頭鵲語報秋晴。
功名已付諸賢了,
長作閑人樂太平。
中文譯文:
許久以來,我年事已高,不再迎送客人,
欣喜地聽到你放下官靴的聲音。
我去游山,你笑我突然出發,
夏天經過時,我憂慮你太過瘦弱。
庭院里楠木的陰涼凝結著午后的寂靜,
墻頭的鵲鳥報告著晴朗的秋天。
功名已經交給賢才們了,
長期做個閑人,享受太平盛世的樂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陸游寫給昭覺老人的訪問之作。陸游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而昭覺老人則是一位智慧和有見識的長者。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昭覺老人的敬意和贊賞,也展現了對自己和時代變遷的思考。
首先,詩人描述了自己年事已高,不再迎送客人,卻喜聞到昭覺老人放下官靴的聲音。這表明昭覺老人已經不再追逐功名利祿,選擇過上了閑適自在的生活,而作者對此表示欣喜和敬佩。
接著,詩人提到自己去游山的事情,而昭覺老人則笑他突然離去。這種對于自由自在的行動的贊賞暗示了詩人對昭覺老人心態和生活態度的認同。作者還憂慮夏天路過昭覺老人的住處,怕他過于瘦弱。這種關切之情表達了作者對昭覺老人的深厚友誼和關心。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庭院中楠木的陰涼和墻頭的鵲鳥。楠木的陰涼和午后的寂靜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而鵲鳥報告著秋天的到來,預示著時光的流轉。這些景物的描繪使得整首詩獲得了一種靜謐和寂靜的氛圍。
最后,詩人表示功名已經交給賢才們了,自己長期做個閑人,享受太平盛世的樂趣。這表明作者對于功名利祿的追逐已經心灰意冷,更加向往安寧與太平的生活。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昭覺老人的敬佩和對閑適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時,通過對庭院和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時光流轉和變遷的主題。這首詩詞既贊美了昭覺老人的智慧和生活態度,也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和整個社會的深刻思考。
“喜聞革履下堂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zhāo jué lǎo
訪昭覺老
jiǔ yǐ qí nián bà sòng yíng, xǐ wén gé lǚ xià táng shēng.
久矣耆年罷送迎,喜聞革履下堂聲。
yóu shān xiào wǒ mò zhí qù, guò xià lián jūn tài shòu shēng.
游山笑我驀直去,過夏憐君太瘦生。
tíng jì nán yīn níng zhòu jì, qiáng tóu què yǔ bào qiū qíng.
庭際楠陰凝晝寂,墻頭鵲語報秋晴。
gōng míng yǐ fù zhū xián le, zhǎng zuò xián rén lè tài píng.
功名已付諸賢了,長作閑人樂太平。
“喜聞革履下堂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