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何人解見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太息何人解見從”全詩
雨聲已斷時聞滴,云氣將歸別起峰。
斜日半穿臨水竹,好風遙送隔城鐘。
遠游更動輕舟興,太息何人解見從?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秋雨初霽試筆》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秋雨初霽試筆》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墨入紅絲點漆濃,
閑將倦筆寫秋容。
雨聲已斷時聞滴,
云氣將歸別起峰。
斜日半穿臨水竹,
好風遙送隔城鐘。
遠游更動輕舟興,
太息何人解見從?
中文譯文:
墨滲入紅絲,點綴出濃艷的顏色,
閑暇時候,我拿起疲憊的筆,寫下秋天的容顏。
雨聲已經停歇,只能聽到時不時的滴落聲,
云氣漸漸歸于平靜,山峰的輪廓也重新顯現。
斜陽透過臨水的竹林,柔和地照在水面上,
清爽的風遠遠地送來隔城的鐘聲。
遠行的心更加激動,輕舟在河上蕩漾起伏,
我不禁嘆息,有誰能理解我離別的心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雨過后的景象,以及詩人在此景中的心情。詩人通過墨滲入紅絲、點綴出濃艷的顏色來形容秋天的美麗。他在閑暇時拿起筆寫下秋天的容顏,表達了對秋天的喜愛和對藝術創作的熱情。
詩中提到雨聲已斷,云氣將歸,山峰重新顯現,展示了秋雨過后的景色逐漸恢復明朗和靜謐的特點。斜陽透過臨水的竹林,柔和地照在水面上,清爽的風送來隔城的鐘聲,給人以寧靜和宜人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遠行的心情,他的輕舟在河上起伏,引發了他內心的激動。他不禁嘆息,表達了一種離別的心情,同時也探討了離別的意義和痛苦。
整首詩以秋雨初霽為背景,以墨滲入紅絲、雨聲斷、斜陽臨水竹等景物描繪,展示了秋天的美麗和恢復的景象。同時,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的心情和遠行的動力,表達了對離別的思考和感嘆。
這首詩詞運用了細膩的描寫手法,以景寫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來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同時,它也展示了詩人對離別和旅行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太息何人解見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ǔ chū jì shì bǐ
秋雨初霽試筆
mò rù hóng sī diǎn qī nóng, xián jiāng juàn bǐ xiě qiū róng.
墨入紅絲點漆濃,閑將倦筆寫秋容。
yǔ shēng yǐ duàn shí wén dī, yún qì jiāng guī bié qǐ fēng.
雨聲已斷時聞滴,云氣將歸別起峰。
xié rì bàn chuān lín shuǐ zhú, hǎo fēng yáo sòng gé chéng zhōng.
斜日半穿臨水竹,好風遙送隔城鐘。
yuǎn yóu gēng dòng qīng zhōu xìng, tài xī hé rén jiě jiàn cóng?
遠游更動輕舟興,太息何人解見從?
“太息何人解見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