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悲道路困風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悲道路困風沙”全詩
朝行打岸濤頭惡,夜宿垂天斗柄斜。
不恨山林淹歲月,但悲道路困風沙。
鄰翁好為看耕隴,行矣東歸一笑嘩。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入都》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入都》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葵莧登盤酒可賒,
豈知扶病又離家。
朝行打岸濤頭惡,
夜宿垂天斗柄斜。
不恨山林淹歲月,
但悲道路困風沙。
鄰翁好為看耕隴,
行矣東歸一笑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陸游內心的苦悶和離愁。詩人葵莧登上盤山,意欲留宿下來,卻不知道自己身體虛弱,又不得不離開家鄉。朝早出發時,海浪拍打岸邊,形勢險惡;夜晚住宿時,北斗星斜懸天際,象征著離散之情。詩人并不抱怨歲月的流逝,只是悲嘆在行路上遭遇的風沙的困擾。詩中還描繪了鄰居老翁熱愛田園生活,看著陸游東歸時,他發出一聲笑聲。
賞析:
《入都》以短小精悍的詩句表現了陸游內心的苦悶和離愁。首兩句寫出了詩人踏上盤山的決心和希望,但“豈知扶病又離家”,揭示了他身體的虛弱和不得不背離故鄉的無奈。第三、四句通過描繪朝行和夜宿的環境,表現了詩人在外行走時所面臨的艱難和孤寂。接下來的兩句“不恨山林淹歲月,但悲道路困風沙”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的淡然態度,卻對行路中的風沙所帶來的困擾感到痛苦。最后兩句通過鄰居老翁的形象,以一種幽默的方式,展現了詩人與田園生活的對比,既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也表現了詩人對于離散的無奈和苦笑。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通過描繪外在環境和內心感受,表達了陸游在行走中的人生體驗和內心的思考。它展示了詩人對離鄉別井的痛苦和困苦感受,同時也透露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淡然態度。整首詩詞以婉約的筆法和自然的意象,傳達了一種深深的離愁之情,引發讀者對于人生離散和困境的思考。
“但悲道路困風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ù dōu
入都
kuí xiàn dēng pán jiǔ kě shē, qǐ zhī fú bìng yòu lí jiā.
葵莧登盤酒可賒,豈知扶病又離家。
cháo xíng dǎ àn tāo tóu è, yè sù chuí tiān dǒu bǐng xié.
朝行打岸濤頭惡,夜宿垂天斗柄斜。
bù hèn shān lín yān suì yuè, dàn bēi dào lù kùn fēng shā.
不恨山林淹歲月,但悲道路困風沙。
lín wēng hǎo wèi kàn gēng lǒng, xíng yǐ dōng guī yī xiào huā.
鄰翁好為看耕隴,行矣東歸一笑嘩。
“但悲道路困風沙”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