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浮仍臘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蟻浮仍臘味”全詩
蟻浮仍臘味,鷗泛已春聲。
藥許鄰人劚,書從稚子擎。
白頭趨幕府,深覺負平生。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正月三日回到小溪上有感,簡院內的諸位公子們。
野外的小亭依靠著竹子,籬笆旁的水流向城市。
螞蟻仍然在浮游,帶著冬天的味道;
海鷗已經在泛舟,傳來春天的聲音。
鄰居們交換藥材,年幼的孩子提著書本。
我白發蒼蒼地匆忙去朝廷,深感自己背負了一生的重擔。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杜甫在正月三日回到小溪上時的心情。他觀察到了野外的景色和生活的細節,感嘆時間的流逝和自己的衰老。他看到了螞蟻仍然在浮游,帶著冬天的氣味,而海鷗已經在泛舟,傳來春天的聲音。他描繪了鄰居們互相交換藥材和年幼的孩子提著書本的場景。最后,他提到自己白發蒼蒼地匆忙去朝廷,深感自己背負了一生的重擔。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杜甫回到小溪上的情景,并通過細膩的觀察和感慨表達了他對時間流逝和自己一生的思考。詩中的景物和細節描寫生動而真實,通過對小溪旁的竹亭、籬笆和水流的描繪,展現出了一幅
“蟻浮仍臘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ēng yuè sān rì guī xī shàng yǒu zuò, jiǎn yuàn nèi zhū gōng
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
yě wài táng yī zhú, lí biān shuǐ xiàng chéng.
野外堂依竹,籬邊水向城。
yǐ fú réng là wèi, ōu fàn yǐ chūn shēng.
蟻浮仍臘味,鷗泛已春聲。
yào xǔ lín rén zhǔ, shū cóng zhì zǐ qíng.
藥許鄰人劚,書從稚子擎。
bái tóu qū mù fǔ, shēn jué fù píng shēng.
白頭趨幕府,深覺負平生。
“蟻浮仍臘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