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戍邊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知戍邊日”全詩
浪名隨牒吏,實似打包僧。
衰病元難強,疏慵每自憎。
誰知戍邊日,秋野正呼鷹!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五鼓》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五鼓》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五鼓》
樓堞冬冬鼓,
簾櫳煜煜燈。
浪名隨牒吏,
實似打包僧。
衰病元難強,
疏慵每自憎。
誰知戍邊日,
秋野正呼鷹!
中文譯文:
樓堞上的鼓聲陣陣傳來,
簾櫳上的燈光閃爍明亮。
虛名隨著文牘而來去,
實際上卻像是被束縛的僧人。
衰老和疾病使人難以堅強,
懶散和懈怠常常讓自己厭惡。
誰能知道在邊境駐守的日子里,
秋天的野地中正有獵鷹高呼!
詩意和賞析:
《五鼓》是陸游的一首抒發自己身世之感的詩詞。詩中通過描繪樓堞上的鼓聲和簾櫳上的燈光,展現了作者所處的環境。樓堞上的鼓聲和簾櫳上的燈光都是象征著繁忙的都市生活和虛名的追求。詩中提到的浪名隨著文牘而來去,實際上卻像是被束縛的僧人,意味著作者對于名利的看法。他認為虛名并不能帶來真正的自由和滿足,反而像是僧人受到束縛一樣。
接著,詩中描繪了作者的身體和心理狀態。衰老和疾病使人難以堅強,懶散和懈怠常常讓自己厭惡。這表達了作者對于自身身體和精神狀態的不滿和痛苦。作者可能感到自己力不從心,無法應對外界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對自己的懶散和懈怠感到自責。
最后兩句“誰能知道在邊境駐守的日子里,秋天的野地中正有獵鷹高呼!”則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豪情壯志。盡管作者身處邊境,面臨著艱苦的環境和戰亂,但他仍然懷揣著對自由和力量的渴望。秋天的野地中高呼的獵鷹象征著自由、力量和追求,使詩中的氣氛變得積極向上。
整體上,《五鼓》通過對自身處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虛名追求的厭倦,以及對于身體和精神狀態的不滿。然而,詩中最后的兩句又展現了作者內心的豪情壯志和對自由的向往。這首詩詞既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又表達了作者個人的情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抒情性。
“誰知戍邊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gǔ
五鼓
lóu dié dōng dōng gǔ, lián lóng yù yù dēng.
樓堞冬冬鼓,簾櫳煜煜燈。
làng míng suí dié lì, shí shì dǎ bāo sēng.
浪名隨牒吏,實似打包僧。
shuāi bìng yuán nán qiáng, shū yōng měi zì zēng.
衰病元難強,疏慵每自憎。
shéi zhī shù biān rì, qiū yě zhèng hū yīng!
誰知戍邊日,秋野正呼鷹!
“誰知戍邊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