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壁猶峭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壁猶峭立”全詩
估船無時行,婦盎有夜汲。
風生樹影動,月碎水流急。
草根綴微露,螢火飛熠熠。
吾行已四旬,才抵楚西邑。
浩歌散郁陶,還舟覺衣濕。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峽口夜坐》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峽口夜坐》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三峽至此窮,
兩壁猶峭立。
估船無時行,
婦盎有夜汲。
風生樹影動,
月碎水流急。
草根綴微露,
螢火飛熠熠。
吾行已四旬,
才抵楚西邑。
浩歌散郁陶,
還舟覺衣濕。
詩意和賞析:
《峽口夜坐》描繪了陸游在夜晚坐在峽口(指長江三峽峽口)的景象和他內心深處的思考和感受。詩中以景寫情,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的壯志豪情和對人生的思考。
首先,詩中的三峽形容了長江峽谷的雄偉和險峻,兩壁猶峭立,顯示出自然界的巍峨與壯麗。然而,估船無時行,婦盎有夜汲,表達了長江險峻的特點,船只難以行駛,人們只能在夜間取水,暗示了艱難困苦的環境和艱苦奮斗的生活。這種對自然環境的描寫,既展示了作者對長江壯麗景色的贊美,也折射出當時社會的困擾和掙扎。
接下來,詩中描繪了夜晚的景象。風生樹影動,月碎水流急,通過對風、月、水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動態和急迫感。草根綴微露,螢火飛熠熠,細膩地描寫了草地上微小的露水和閃爍的螢火蟲,增添了夜晚的神秘和生動感。
然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四旬歲月的行程,才抵達楚西邑。這里體現了詩人的壯志和堅持,他經歷了漫長的旅程,才到達目的地。浩歌散郁陶,還舟覺衣濕,詩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浩歌散郁陶,顯示了詩人對自己壯志豪情的傾訴和釋放。還舟覺衣濕,則可能暗示了詩人在行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坎坷,但他并不畏懼,仍然堅定地前行。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抒發個人情感,展示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堅韌和對未來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艱難和人們的奮斗精神。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情感表達和生動的意象描繪,展示了陸游作為一位杰出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的才華和見地。
“兩壁猶峭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 kǒu yè zuò
峽口夜坐
sān xiá zhì cǐ qióng, liǎng bì yóu qiào lì.
三峽至此窮,兩壁猶峭立。
gū chuán wú shí xíng, fù àng yǒu yè jí.
估船無時行,婦盎有夜汲。
fēng shēng shù yǐng dòng, yuè suì shuǐ liú jí.
風生樹影動,月碎水流急。
cǎo gēn zhuì wēi lù, yíng huǒ fēi yì yì.
草根綴微露,螢火飛熠熠。
wú xíng yǐ sì xún, cái dǐ chǔ xī yì.
吾行已四旬,才抵楚西邑。
hào gē sàn yù táo, hái zhōu jué yī shī.
浩歌散郁陶,還舟覺衣濕。
“兩壁猶峭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