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簞瓢未足去無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簞瓢未足去無緣”全詩
不堪異縣蕭條地,更遇初寒慘澹天。
巾褐已成歸有約,簞瓢未足去無緣。
包羞強索侏儒米,豪舉何人記少年?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曉出城東》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曉出城東》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渺渺長江下估船,
亭亭孤塔隱蒼煙。
不堪異縣蕭條地,
更遇初寒慘澹天。
巾褐已成歸有約,
簞瓢未足去無緣。
包羞強索侏儒米,
豪舉何人記少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早晨離開城市東部的景象。詩人在長江邊上看到一艘小船在遠處漂浮,一座孤零零的塔樓隱沒在蒼煙之中。他感嘆異鄉的荒涼,更加感受到初寒的凄涼。詩人自稱穿著簡樸的巾褐,已經有了回家的約定,但他的行囊只有簡陋的簞瓢,不足以啟程,似乎命中注定無緣離去。他感到羞愧,只能強行索取侏儒米,而豪舉志向的少年又有誰會記得呢?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異鄉的失望和對命運的無奈。詩中的巾褐和簞瓢象征著貧困和樸素的生活,詩人的歸鄉之約與現實的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無奈和對社會的懷疑,他認為自己的豪舉和志向可能會被遺忘。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掙扎和對現實的思考,給人以深思。
“簞瓢未足去無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chū chéng dōng
曉出城東
miǎo miǎo cháng jiāng xià gū chuán, tíng tíng gū tǎ yǐn cāng yān.
渺渺長江下估船,亭亭孤塔隱蒼煙。
bù kān yì xiàn xiāo tiáo dì, gèng yù chū hán cǎn dàn tiān.
不堪異縣蕭條地,更遇初寒慘澹天。
jīn hè yǐ chéng guī yǒu yuē, dān piáo wèi zú qù wú yuán.
巾褐已成歸有約,簞瓢未足去無緣。
bāo xiū qiáng suǒ zhū rú mǐ, háo jǔ hé rén jì shào nián?
包羞強索侏儒米,豪舉何人記少年?
“簞瓢未足去無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