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瘦竹無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瘦竹無葉”全詩
地瘦竹無葉,風乾茅有聲。
客游空自嘆,歸計與誰評?尚喜長亭下,云穿夕照明。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井研道中》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井研道中》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窮冬景方促,
下嶺路微平。
地瘦竹無葉,
風乾茅有聲。
客游空自嘆,
歸計與誰評?
尚喜長亭下,
云穿夕照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冬天的景象。冬天的景色顯得緊迫而壓抑,山下的道路平坦而平緩。地面上的竹子瘦弱,沒有葉子,而風吹過干燥的茅草時發出聲響。詩人作為一位旅客,感到孤獨和無奈,不知道回家的計劃應該如何安排,也不知道有誰能評價他的歸期。然而,他仍然喜歡在長亭下停留,欣賞云穿過夕陽的美景。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冬天的景色,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迷茫。詩中的“窮冬景方促”和“下嶺路微平”揭示了冬天的嚴寒和道路的平坦,給人一種壓抑和無奈的感覺。詩人通過“地瘦竹無葉”和“風乾茅有聲”這樣的形象描寫,進一步強調了冬天的荒涼和寂寞。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自己作為旅客的無助和困惑,不知道如何安排回家的計劃,也不知道有誰能評價他的歸期。然而,詩人仍然能夠在長亭下欣賞到云穿過夕陽的美景,這種對自然景色的欣賞和感慨,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堅韌和樂觀。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冬天的凄涼和旅客的孤獨,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地瘦竹無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ǐng yán dào zhōng
井研道中
qióng dōng jǐng fāng cù, xià lǐng lù wēi píng.
窮冬景方促,下嶺路微平。
dì shòu zhú wú yè, fēng gān máo yǒu shēng.
地瘦竹無葉,風乾茅有聲。
kè yóu kōng zì tàn, guī jì yǔ shuí píng? shàng xǐ cháng tíng xià, yún chuān xī zhào míng.
客游空自嘆,歸計與誰評?尚喜長亭下,云穿夕照明。
“地瘦竹無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