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隱千重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徑隱千重石”全詩
系舟蠻井絡,卜宅楚村墟。
棗熟從人打,葵荒欲自鋤。
盤餐老夫食,分減及溪魚。
易識浮生理,難教一物違。
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
吾老甘貧病,榮華有是非。
秋風吹幾杖,不厭此山薇。
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掉頭紗帽仄,曝背竹書光。
風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稀疏小紅翠,駐屐近微香。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潛鱗輸駭浪,歸翼會高風。
砧響家家發,樵聲個個同。
飛霜任青女,賜被隔南宮。
身許麒麟畫,年衰鴛鷺群。
大江秋易盛,空峽夜多聞。
徑隱千重石,帆留一片云。
兒童解蠻語,不必作參軍。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秋野五首》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系船蠻井連接,選擇住宅楚村墟。
棗成熟跟人打,葵荒要從鋤頭。
餐桌老人吃,分別減少到溪魚。
容易認識浮生理,不教一事物違背。
水深魚非常快樂,林茂鳥知道回家。
我老甘貧病,榮耀有是非。
秋風吹幾杖,不滿足此山野菜。
禮樂攻我短,山林引助長。
掉頭紗帽傾斜,曬背竹書光。
風落收松子,天氣寒冷割蜜房。
稀少小紅花綠樹,在鞋近微香。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上照紅。
潛鱗輸駭浪,把翼與高風。
砧響家發,我聲音個個同。
飛霜任青少女,我被隔壁南宮。
身體允許麒麟畫,年老鴛鷺群。
大江秋季易盛,空峽谷夜晚多聽。
流經隱藏千層石,留下一片云帆。
兒童理解蠻語,不一定要做參軍。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徑隱千重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ě wǔ shǒu
秋野五首
qiū yě rì shū wú, hán jiāng dòng bì xū.
秋野日疏蕪,寒江動碧虛。
xì zhōu mán jǐng luò, bǔ zhái chǔ cūn xū.
系舟蠻井絡,卜宅楚村墟。
zǎo shú cóng rén dǎ, kuí huāng yù zì chú.
棗熟從人打,葵荒欲自鋤。
pán cān lǎo fū shí, fēn jiǎn jí xī yú.
盤餐老夫食,分減及溪魚。
yì shí fú shēng lǐ, nán jiào yī wù wéi.
易識浮生理,難教一物違。
shuǐ shēn yú jí lè, lín mào niǎo zhī guī.
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
wú lǎo gān pín bìng, róng huá yǒu shì fēi.
吾老甘貧病,榮華有是非。
qiū fēng chuī jǐ zhàng, bù yàn cǐ shān wēi.
秋風吹幾杖,不厭此山薇。
lǐ yuè gōng wú duǎn, shān lín yǐn xìng zhǎng.
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diào tóu shā mào zè, pù bèi zhú shū guāng.
掉頭紗帽仄,曝背竹書光。
fēng luò shōu sōng zǐ, tiān hán gē mì fáng.
風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xī shū xiǎo hóng cuì, zhù jī jìn wēi xiāng.
稀疏小紅翠,駐屐近微香。
yuǎn àn qiū shā bái, lián shān wǎn zhào hóng.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qián lín shū hài làng, guī yì huì gāo fēng.
潛鱗輸駭浪,歸翼會高風。
zhēn xiǎng jiā jiā fā, qiáo shēng gè gè tóng.
砧響家家發,樵聲個個同。
fēi shuāng rèn qīng nǚ, cì bèi gé nán gōng.
飛霜任青女,賜被隔南宮。
shēn xǔ qí lín huà, nián shuāi yuān lù qún.
身許麒麟畫,年衰鴛鷺群。
dà jiāng qiū yì shèng, kōng xiá yè duō wén.
大江秋易盛,空峽夜多聞。
jìng yǐn qiān zhòng shí, fān liú yī piàn yún.
徑隱千重石,帆留一片云。
ér tóng jiě mán yǔ, bù bì zuò cān jūn.
兒童解蠻語,不必作參軍。
“徑隱千重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