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內淹留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峽內淹留客”全詩
古苔生迮地,秋竹隱疏花。
塞俗人無井,山田飯有沙。
西江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溪上》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溪上》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溪上》中文譯文:
峽內滯留客,
溪邊四五家。
古苔生滿地,
秋竹隱稀花。
塞俗人無井,
山田飯有沙。
西江使船至,
常問京華家。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峽谷中的景象和他對現實的思考。他身處峽谷,周圍只有幾戶人家,這里古老的苔蘚長滿了地面,稀疏的秋竹中隱約開著花朵。在這個偏僻的地方,普通人沒有自己的井水,山田種出的糧食也帶有沙土。然而,西江的使者卻常常到來,詢問他有關京城的消息。
賞析:
這首詩以峽谷為背景,通過描寫寂靜而質樸的景物,展現了杜甫內心的孤獨和對現實的思考。峽谷中只有四五戶人家,生活簡樸而與世隔絕。古苔生滿了地面,象征著歲月的沉淀和歷史的積淀,展示了時光流轉的無情。秋竹隱約開放的花朵,給人一種淡雅和寂靜的感覺,也暗示著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考的深度。
詩中描述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況。塞俗人沒有自己的井水,可能暗示著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資源。山田種出的糧食帶有沙土,暗示著土地貧瘠,農業生產的困難。這些描寫表現了當時農村地區的貧困和艱辛。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西江使船常常到來詢問京城的消息。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外界的渴望和對政治局勢的關注。詩中的京華可以指代政治中心和繁華地區,詩人通過詢問京華的消息來了解外界的動態,表現出他對國家和社會的關切。
總之,《溪上》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深入的描寫,展示了杜甫對鄉村現實的觀察和對社會狀況的思考,表達了他對貧困和困境的關注,同時也流露出對政治和社會的關切。這首詩在形象描寫和意境表達上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才華和對人民生活的關懷。
“峽內淹留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shàng
溪上
xiá nèi yān liú kè, xī biān sì wǔ jiā.
峽內淹留客,溪邊四五家。
gǔ tái shēng zé dì, qiū zhú yǐn shū huā.
古苔生迮地,秋竹隱疏花。
sāi sú rén wú jǐng, shān tián fàn yǒu shā.
塞俗人無井,山田飯有沙。
xī jiāng shǐ chuán zhì, shí fù wèn jīng huá.
西江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峽內淹留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