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問柳眠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問柳眠時”全詩
曾求竹醉日,更問柳眠時。
盧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
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遲。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葺圃》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葺圃》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園中種植樹木的情景,并通過觀察植物的特征和名稱來表達對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種樹書頻讀,齊民術屢窺。
曾求竹醉日,更問柳眠時。
盧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
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種植樹木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思考。詩中的“種樹書頻讀,齊民術屢窺”表明作者對種植樹木的技巧和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夠將這些知識分享給普通百姓,使他們也能從中受益。
接下來的兩句“曾求竹醉日,更問柳眠時”則表達了作者對竹子和柳樹的興趣和好奇。作者曾經追求過竹子的醉人之美,也曾詢問過柳樹在不同時間的休眠狀態。這些細致入微的觀察顯示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敏感和對生命的關懷。
最后兩句“盧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遲”則表達了作者對植物名稱的思考。作者發現有些植物的名稱并不完全符合它們的特征,這使得辨認植物變得困難。然而,作者并不氣餒,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辨認和了解這些植物,即使這樣做可能會顯得有些遲鈍。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種植樹木和觀察植物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思考。它展示了作者對細節的關注和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的思考。
“更問柳眠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ì pǔ
葺圃
zhòng shù shū pín dú, qí mín shù lǚ kuī.
種樹書頻讀,齊民術屢窺。
céng qiú zhú zuì rì, gèng wèn liǔ mián shí.
曾求竹醉日,更問柳眠時。
lú jú chū fēi jú, pú kuí bú shì kuí.
盧橘初非橘,蒲葵不是葵。
yīn ér biàn míng wù, gān zuò lǎo fán chí.
因而辨名物,甘作老樊遲。
“更問柳眠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