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場憐穴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筑場憐穴蟻”全詩
筑場憐穴蟻,拾穗許村童。
落杵光輝白,除芒子粒紅。
加餐可扶老,倉庾慰飄蓬。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暫往白帝復還東屯》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暫往白帝復還東屯》是杜甫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杜甫離開政治舞臺,回歸自然田園的心境和情感。
詩中的“白帝”是指巫山,而“東屯”則是指朝廷。杜甫以“復作歸田去”開篇,意味著他放棄了進取的官場,選擇重新回到農田生活。他用“猶殘獲稻功”表達了自己曾經在田間勞作的辛勤和積累。
詩中還描寫了農田的生活場景,如“筑場憐穴蟻,拾穗許村童”。“穴蟻”象征著田園生活的安寧和祥和,而“村童”則代表著鄉村勞動力。這些細節描寫體現了杜甫對自然和農田生活的熱愛。
接著,詩中出現了“落杵光輝白”和“除芒子粒紅”等描寫農田豐收的景象。這些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種田勞作的辛勤和收獲。對于作為一個詩人而言,這不僅是一種物質的滿足,更是對生活的深情贊美。
最后兩句“加餐可扶老,倉庾慰飄蓬”,表達了杜甫對農田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他認為在農田中,人們可以過上簡單而安穩的生活,不受外界的干擾。
整首詩以寫景描寫為主,通過對自然和農田的描繪,展現了杜甫對官場的厭倦和對自然田園生活的向往。它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時也傳遞了對農田勞動者的贊美和關懷。
“筑場憐穴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n wǎng bái dì fù huán dōng tún
暫往白帝復還東屯
fù zuò guī tián qù, yóu cán huò dào gōng.
復作歸田去,猶殘獲稻功。
zhù chǎng lián xué yǐ, shí suì xǔ cūn tóng.
筑場憐穴蟻,拾穗許村童。
luò chǔ guāng huī bái, chú máng zǐ lì hóng.
落杵光輝白,除芒子粒紅。
jiā cān kě fú lǎo, cāng yǔ wèi piāo péng.
加餐可扶老,倉庾慰飄蓬。
“筑場憐穴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