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泣血迸空回白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泣血迸空回白頭”出自唐代杜甫的《白帝城最高樓》,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qì xuè bèng kōng huí bái tóu,詩句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泣血迸空回白頭”全詩

    《白帝城最高樓》
    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峽坼云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游。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頭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白帝城最高樓翻譯及注釋

    翻譯
    尖峭的山城,崎嶇的小路,以及插在城頭的旌旗都暗自發愁。就在這樣的地方,孤孤單單、若隱若現地聳立著一座飛騰的高樓。
    云霾隔斷連綿的山峽,群山如同龍虎在靜臥;陽光映照著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黿鼉在浮游。
    扶桑西端的樹枝遙對山峽的斷石,弱水東來的影子緊接長江的流水。
    拄著藜杖感嘆世事的人究竟是誰?血淚飄灑空中,就在我滿頭白發回顧的時候。

    注釋
    ⑴余英時《唐詩選》:城依山建筑(《上白帝城》所謂“城峻隨天壁”),沿坡向上筑到山頂,過了山頂又沿坡向下,所以有“尖”處,“城尖”就是山尖。城尖兩邊的城頭走道是傾仄(斜)的。旌旆:旌旗,旆(音佩),本義為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飄帶。仇兆鰲注:旌旆亦愁,言其高而且險也。旌斾愁,亦見杜甫《送韋評事》詩:“吹角向月窟,蒼山旌斾愁。”
    ⑵蕭滌非注:縹緲,高遠不明之貌。樓高勢若飛,故曰飛樓。《訪古學詩萬里行》:白帝城舊址在奉節縣治以東十里,瞿塘峽口北岸的白帝山山腰上,是漢代公孫述所建,因山勢而修,周圍七里,用石塊砌成的城墻舊跡,至今仍多處可見。這里山勢起伏,山為紅砂石,樹木稀疏。杜甫當年在《白帝城最高樓》一詩中描寫的“城尖徑仄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就是寫的這里。
    ⑶坼(chè),裂縫。霾(mái),指云色昏暗。龍虎臥,形容峽坼云霾。
    ⑷日抱:指日照。黿(yuán):大鱉;鼉(tuó):鱷魚。這句可與“江光隱見黿鼉窟”(玉臺觀)參看。蕭注:二句寫登樓所見近景,是實景。上句寫山,下句寫水。龍虎,形容山峽突兀盤踞之狀,峽靜,故曰睡。黿鼉,形容江流湍急閃爍之狀,水動,故曰游。日抱,日照江面如環抱。都是摹寫登高臨深時所見的一種迷離恍惚之景的。
    ⑸扶桑,見《說文》:“扶桑,神木,日所出也”。斷石,指峽坼。
    ⑹弱水,見《山海經》:昆侖之丘,其下有弱水,其水不勝鴻毛。長流,即第四句里的“江”。這一聯可能化用了曹植詩句“東觀扶桑曜,西臨弱水流”(《游仙詩》)。樓高即可望遠。五六句是從空間的廣度來極寫樓之“最高”。朱注:峽之高,可望挾桑西向,江之遠,可接弱水東來。吳見思:二句遠景,言舉天地之大,盡在目前。
    ⑺杖:拄(杖)。藜:用藜莖制成的手杖。誰子:哪一個。
    ⑻泣血:形容極度哀痛,語出西漢李陵《答蘇武書》。

    白帝城最高樓賞析

      白帝城危聳于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之上,背負峭壁,前臨大江,占據高峻山勢,為三峽入口處著名勝景。杜甫晚年寄居夔州,詠白帝城作品頗多,此為其中之一。

      “城尖經仄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起句突出“白帝城最高樓”之高:城高路險,城頭遍插旗幟,而旗幟亦愁城樓高險,則人愁不言而喻。白帝城樓高聳于此縹緲之際,凌空若飛,詩人駐立樓前,極目四望,胸襟益開。其立足之高,視野之闊,使得全詩在未展開之前已籠罩于一種雄奇壯麗的氣勢之中。

      “峽坼云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游。”這一聯是寫樓頭所見:忽而江峽若裂,云氣昏晦,縱橫怪石似龍盤虎踞,橫臥波心;忽而江清水澈,日照當空,灘石于粼粼光影隱耀之中,又如黿鼉怡然嬉游,陰晴氣象殊異,而動人之處各不相讓,兩句并舉,將樓頭觀景的倏忽萬變寫得活龍活現。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扶桑,為古神話中東方日出處一種神木,長約數千丈;弱水,為古神話中西方昆侖山下一條水流。此處是詩人登高臨深,不禁心馳神往,設想出虛幻之境:如見扶桑西邊的枝條正與山峽相對,弱水東邊的影子似與長江相隨。此前的詩人用此二典,一般是“東觀扶桑曜,西臥弱水流”(曹植)的寫法,而杜詩反向用之,是緊扣詩題,極力渲染城樓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極言江流之遠,可接弱水東來。以虛境寫實景,于虛實之間傳達神韻。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詩人的目光又從愈見虛渺的遠景上落回樓頭,孑孑老者,倚杖望空,情境與首聯“獨立”句相似,面對蒼茫浩蕩之江水,立此險峻峭拔之峰,心與物化,問“嘆世者誰子?”似已達到忘我境界。但畢竟執著難遣,惟有淚灑天半。詩人一生漂泊,年逾半百仍不得歸所,寫此詩時離安史之亂平息不過三四年,朝野間百廢待興,國恨、鄉愁,平生嘆喟,郁積于胸,只有回首歸去,讓這地老天荒的蕭瑟蒼涼之感逐漸淡化消釋于心罷了。

      這是一首句法用律體而音節用古體的拗體七律,其情緒勃郁,聲調拗怒,互相配合,突破了七律中傳統的和諧,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加上格局嚴謹,首聯敘寫樓高,二聯摹寫近景,三聯擬想遠境,末聯感慨身世,起、承、轉、合,詩法井然。正如清人王嗣奭《杜臆》評“此詩真作驚人語,是緣憂世之心,發之以自消其壘塊,嘆世二字,為一章之綱,泣血迸空,起于嘆世。以迸空寫樓高,落想尤奇。”

    白帝城最高樓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歷元年(766)春未夏初,杜甫從云安遷居夔州,開始了寄寓夔州的一段生活,也進入了一個詩歌創作的高峰期。白帝城在夔州東面,坐落于山頭上,面臨長江,杜甫初到夔州,登樓眺望,感慨無限,作《白帝城最樓》。

    “泣血迸空回白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dì chéng zuì gāo lóu
    白帝城最高樓

    chéng jiān jìng zè jīng pèi chóu, dú lì piāo miǎo zhī fēi lóu.
    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xiá chè yún mái lóng hǔ wò, jiāng qīng rì bào yuán tuó yóu.
    峽坼云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游。
    fú sāng xī zhī duì duàn shí, ruò shuǐ dōng yǐng suí cháng liú.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zhàng lí tàn shì zhě shuí zi, qì xuè bèng kōng huí bái tóu.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泣血迸空回白頭”平仄韻腳

    拼音:qì xuè bèng kōng huí bái tóu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泣血迸空回白頭”的相關詩句

    “泣血迸空回白頭”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泣血迸空回白頭”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泣血迸空回白頭”出自杜甫的 《白帝城最高樓》,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