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字獻禹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綠字獻禹疇”全詩
藥房動波底,韋編著床頭。
夢吞六畫香,身從三圣游。
上瞻岐山開,下聆雷聲收。
告干閟靈龜,潛淵騎玉蚪。
食菲足自養,朵頤非所來。
一朝浮洛書,綠字獻禹疇。
分半啖虞翻,相視一笑休。
分類:
作者簡介(楊萬里)
《題曾世夫頤齋》楊萬里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曾世夫頤齋》是宋代楊萬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吾友子曾子,滋蘭澗溪幽。
My friend Zi Zengzi, nurtures the tranquil valley stream with orchids.
詩詞開篇,楊萬里稱呼自己的朋友曾子,表達了親近之情。滋養蘭花和澗溪,形容曾子對自然的熱愛和培育之心。
藥房動波底,韋編著床頭。
In the pharmacy, stirring the bottom of the pot, weaving a mat for the bedside.
描繪了曾子在藥房中忙碌的場景,他攪動著藥材的底部,編織著床頭的藤席。這表達了曾子對于醫藥事業的投入和努力。
夢吞六畫香,身從三圣游。
Dreaming of swallowing the fragrance of six paintings, traveling with the three sages.
曾子在夢中吞食了六幅畫的香氣,與三位圣人一同游歷。這里的六畫香和三圣指的是文人墨客的作品和古代的圣賢,表達了曾子對于文學和學問的追求,以及他與古人心靈的交流。
上瞻岐山開,下聆雷聲收。
Looking up at the open Qishan, listening to the sound of thunder below.
曾子仰望著岐山的壯麗景色,傾聽著山下雷聲的回響。這里的岐山和雷聲象征著自然的力量和宇宙的奧秘,表達了曾子對于自然的敬畏和對于宇宙的思考。
告干閟靈龜,潛淵騎玉蚪。
Telling the dry and secluded spirit turtle, riding a jade tadpole in the deep abyss.
曾子向干靈龜告知消息,騎著玉蚪潛入深淵。這里的干靈龜和玉蚪象征著神秘的生物和深邃的世界,表達了曾子對于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對于奇跡的向往。
食菲足自養,朵頤非所來。
Feeding on the essence of food to sustain oneself, enjoying a contented life.
曾子以菲薄之食養活自己,享受著滿足的生活。這里表達了曾子對于簡樸生活的追求和對于內心滿足的體驗。
一朝浮洛書,綠字獻禹疇。
Once the floating Lu script, green characters presented to Emperor Yu.
曾子的一篇文章傳遍洛陽,綠色的字跡獻給了大禹。這里的洛書和大禹象征著文學的傳播和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表達了曾子對于文學成就和對于歷史傳統的貢獻。
分半啖虞翻,相視一笑休。
Sharing half of the roasted fish, exchanging a smile and resting.
曾子與朋友分享烤魚,相互對視一笑,然后休息。這里的烤魚和相視一笑象征著友情和快樂,表達了曾子對于友誼和歡樂的珍視。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曾子的生活和思考,表達了對于自然、文學、學問、宇宙和友情的熱愛和追求。同時,詩詞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手法,使得詩意更加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綠字獻禹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céng shì fū yí zhāi
題曾世夫頤齋
wú yǒu zi zēng zǐ, zī lán jiàn xī yōu.
吾友子曾子,滋蘭澗溪幽。
yào fáng dòng bō dǐ, wéi biān zhù chuáng tóu.
藥房動波底,韋編著床頭。
mèng tūn liù huà xiāng, shēn cóng sān shèng yóu.
夢吞六畫香,身從三圣游。
shàng zhān qí shān kāi, xià líng léi shēng shōu.
上瞻岐山開,下聆雷聲收。
gào gàn bì líng guī, qián yuān qí yù dǒu.
告干閟靈龜,潛淵騎玉蚪。
shí fēi zú zì yǎng, duǒ yí fēi suǒ lái.
食菲足自養,朵頤非所來。
yī zhāo fú luò shū, lǜ zì xiàn yǔ chóu.
一朝浮洛書,綠字獻禹疇。
fēn bàn dàn yú fān, xiāng shì yī xiào xiū.
分半啖虞翻,相視一笑休。
“綠字獻禹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