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慚小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泛舟慚小婦”全詩
魚龍回夜水,星月動秋山。
久露清初濕,高云薄未還。
泛舟慚小婦,飄泊損紅顏。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草閣》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草閣》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詩人在一座草廬中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草閣臨無地,柴扉永不關。
魚龍回夜水,星月動秋山。
久露清初濕,高云薄未還。
泛舟慚小婦,飄泊損紅顏。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杜甫在一座草屋中的生活情景。詩中通過描繪草閣、柴扉、夜水、星月、高云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思考。詩人感嘆自己草閣無地,柴扉永不關,表現出一種放浪形骸、不受拘束的心態。夜晚,魚龍回游于夜水,星月映照秋山,生活在草屋之中的詩人對自然景色感到著迷。長時間的露水浸濕了草閣,高云卻薄如紙,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詩人泛舟水上,卻因自己的飄泊而感到慚愧,損失了紅顏容顏,顯現出一種滄桑感和對逝去青春的懷念。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草閣、自然景色以及詩人內心情感的描繪,傳達出了一種豁達、放浪、憂傷交織的情感。詩中的草閣象征著詩人的生活環境,草廬雖然簡陋,卻給詩人帶來了心靈的自由。詩人在這種自由的環境中,感受到了夜水、星月、秋山等自然的美妙,表現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詩人通過“久露清初濕,高云薄未還”這兩句,將自然景色與光陰流轉相結合,抒發出人生短暫、時光易逝的主題。泛舟而行,詩人的內心卻暗示著不安和迷茫,他感到慚愧,覺得自己飄泊得如同小婦人,失去了年少時的容顏。這種對青春逝去的感傷和對未來的迷茫,使詩詞更加具有共鳴和感染力。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豐富的情感和意境,展現了杜甫在草廬中的自由心態、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時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深切感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泛舟慚小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o gé
草閣
cǎo gé lín wú dì, chái fēi yǒng bù guān.
草閣臨無地,柴扉永不關。
yú lóng huí yè shuǐ, xīng yuè dòng qiū shān.
魚龍回夜水,星月動秋山。
jiǔ lù qīng chū shī, gāo yún báo wèi hái.
久露清初濕,高云薄未還。
fàn zhōu cán xiǎo fù, piāo bó sǔn hóng yán.
泛舟慚小婦,飄泊損紅顏。
“泛舟慚小婦”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