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業頻看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勛業頻看鏡”全詩
高風下木葉,永夜攬貂裘。
勛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
時危思報主,衰謝不能休。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江上》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一詩是杜甫創作的,反映了他晚年的憂國憂民之情懷。這首詩描繪了江上多雨陰沉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自身的衰謝之感。
詩中寫道:“江上日多雨,蕭蕭荊楚秋。”江上的日子多雨,形容了環境的陰沉與沉郁。 “荊楚秋”則是指之后的時節陰沉潮濕,氣候寒冷,暗示著時局動蕩不安。
“高風下木葉,永夜攬貂裘。”描繪了風大樹搖的景象,夜晚寒冷,杜甫在這樣的環境中擁抱著貂裘取暖。這種冷風呼嘯和夜晚的孤冷氣息,進一步烘托了詩中的憂慮和孤獨。
“勛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詩中寫到杜甫頻繁地照鏡子觀看勛業,或許是指他對自己一生的事業成果進行反思。行藏獨倚樓,則是表達了他在孤獨中思索國家和個人前途的意思。
“時危思報主,衰謝不能休。”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杜甫身處時局動亂之中,雖然衰老和謝意已難以挽回,但他仍然有著報國之心,希望能為國家奉獻盡自己一份力量。
總的來說,這首詩傳達了作者對國家時局的憂慮和對個人衰老的無奈之情。杜甫筆下江上的陰雨蕭條景象,象征著整個社會的動蕩不安和人們心中的憂慮。通過詩中的描寫,杜甫向讀者傳遞了他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關切。
“勛業頻看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江上
jiāng shàng rì duō yǔ, xiāo xiāo jīng chǔ qiū.
江上日多雨,蕭蕭荊楚秋。
gāo fēng xià mù yè, yǒng yè lǎn diāo qiú.
高風下木葉,永夜攬貂裘。
xūn yè pín kàn jìng, xíng zàng dú yǐ lóu.
勛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
shí wēi sī bào zhǔ, shuāi xiè bù néng xiū.
時危思報主,衰謝不能休。
“勛業頻看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