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減豺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年減豺虎”全詩
高秋收畫扇,久客掩荊扉。
懶慢頭時櫛,艱難帶減圍。
將軍猶汗馬,天子尚戎衣。
白蔣風飆脆,殷檉曉夜稀。
何年減豺虎,似有故園歸。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傷秋》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傷秋》
林僻來人少,
山長去鳥微。
高秋收畫扇,
久客掩荊扉。
懶慢頭時櫛,
艱難帶減圍。
將軍猶汗馬,
天子尚戎衣。
白蔣風飆脆,
殷檉曉夜稀。
何年減豺虎,
似有故園歸。
【中文譯文】
這個地方林木偏僻,來人很少,
山長之處鳥兒稀少。
深秋時節收起了畫扇,
作為久客,隱居著。
懶散的頭發時不時梳理一下,
身心的困惑不斷減少。
將軍們依然在訓練汗血灑馬,
天子仍舊穿著戎裝。
秋風吹動白蔣發出脆響,
夜里簫檉聲稀稀。
何時能減少豺虎的猖獗,
似乎已有故園的歸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秋天的景象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憂傷和思鄉之情。詩人身處僻靜的山林之中,幾乎看不到來人,聽不到鳥鳴,景色蕭瑟。秋天的收獲之季,他卻在靜觀,收起了自己的畫扇,暗示著他的閑居歲月遠離喧囂。這是一位久客,閉起了自己的荊扉,意味著他的隱居與紛擾的世界疏離。
他遺憾地自責自怨,形容自己懶散慢慢,不能及時整理頭發,同時也指出了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難以解決的問題。將軍們依然在訓練,承受著艱難的征戰,而天子仍然身穿戎裝,這表現了時局的動蕩和社會的不安定。
詩中的白蔣風飆和曉夜稀是對秋天的敘述,秋風吹動白蔣發出脆響,曉夜之間的簫檉聲稀少,暗示了秋天的凄涼和孤寂。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渴望重歸故園的情愫,他希望能夠平息戰亂,減少豺虎的猖獗,早日回到故土。詩中的“似有故園歸”暗示了詩人對返回家鄉的期望,并以此作為結束,表達了對故鄉的深深思念和留戀之情。整首詩以深情的筆觸描繪了詩人的內心體驗,展示了他對世道動蕩、家園遭棄的憂慮和思考。
“何年減豺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g qiū
傷秋
lín pì lái rén shǎo, shān cháng qù niǎo wēi.
林僻來人少,山長去鳥微。
gāo qiū shōu huà shàn, jiǔ kè yǎn jīng fēi.
高秋收畫扇,久客掩荊扉。
lǎn màn tóu shí zhì, jiān nán dài jiǎn wéi.
懶慢頭時櫛,艱難帶減圍。
jiāng jūn yóu hàn mǎ, tiān zǐ shàng róng yī.
將軍猶汗馬,天子尚戎衣。
bái jiǎng fēng biāo cuì, yīn chēng xiǎo yè xī.
白蔣風飆脆,殷檉曉夜稀。
hé nián jiǎn chái hǔ, shì yǒu gù yuán guī.
何年減豺虎,似有故園歸。
“何年減豺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