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日鶯相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竟日鶯相和”全詩
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云。
竟日鶯相和,摩霄鶴數群。
野花干更落,風處急紛紛。
啼烏爭引子,鳴鶴不歸林。
下食遭泥去,高飛恨久陰。
雨聲沖塞盡,日氣射江深。
回首周南客,驅馳魏闕心。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晴二首》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晴二首》
久雨巫山暗,
新晴錦繡文。
碧知湖外草,
紅見海東云。
竟日鶯相和,
摩霄鶴數群。
野花干更落,
風處急紛紛。
啼烏爭引子,
鳴鶴不歸林。
下食遭泥去,
高飛恨久陰。
雨聲沖塞盡,
日氣射江深。
回首周南客,
驅馳魏闕心。
詩意:這首詩是唐代杜甫的作品,可以分為兩段。第一段表達了久雨之后的晴朗景象,描繪了巫山云深雨后的錦繡景色,以及湖外碧草和海東紅云的美麗。第二段則描寫了春天的景象,鳥兒歡快地鳴叫,鶴群在天空中飛舞,但野花因為風吹而一片落敗。
賞析:這首詩以雨過天晴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通過詩中細膩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壯麗與恢宏。作者運用色彩和聲音的描繪手法,使得詩中的景色更加生動。
詩中的“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繡文”讓人感受到雨過后的清新與明亮。而“竟日鶯相和,摩霄鶴數群”則展示了春天的活力與快樂。最后兩句“回首周南客,驅馳魏闕心”則是展現了作者的思鄉之情,流露出對故鄉和家鄉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字數簡短,卻表達了人們對晴朗天氣的喜愛和對春天的期待,并融入了對故鄉和家鄉的思念之情。
“竟日鶯相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g èr shǒu
晴二首
jiǔ yǔ wū shān àn, xīn qíng jǐn xiù wén.
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繡文。
bì zhī hú wài cǎo, hóng jiàn hǎi dōng yún.
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云。
jìng rì yīng xiāng hè, mó xiāo hè shù qún.
竟日鶯相和,摩霄鶴數群。
yě huā gàn gèng luò, fēng chù jí fēn fēn.
野花干更落,風處急紛紛。
tí wū zhēng yǐn zǐ, míng hè bù guī lín.
啼烏爭引子,鳴鶴不歸林。
xià shí zāo ní qù, gāo fēi hèn jiǔ yīn.
下食遭泥去,高飛恨久陰。
yǔ shēng chōng sāi jǐn, rì qì shè jiāng shēn.
雨聲沖塞盡,日氣射江深。
huí shǒu zhōu nán kè, qū chí wèi quē xīn.
回首周南客,驅馳魏闕心。
“竟日鶯相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