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雛負恩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胡雛負恩澤”全詩
長為萬里客,有愧百年身。
故國風云氣,高堂戰伐塵。
胡雛負恩澤,嗟爾太平人。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中夜》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夜江山靜,危樓望北辰。
長為萬里客,有愧百年身。
故國風云氣,高堂戰伐塵。
胡雛負恩澤,嗟爾太平人。
中夜,指的是深夜的時刻。江山靜,表示國家平靜安寧。危樓望北辰,指站在高樓上遠眺北辰星,表示作者身處陌生的遠方,思念故鄉。
長為萬里客,指作者長期漂泊在外,成為千里客,有愧百年身,感到愧疚。
故國風云氣,高堂戰伐塵,指故國的局勢動蕩,高雅的文士們卻被迫沉淪于世事紛擾之中。
胡雛負恩澤,嗟爾太平人,指才干出眾的人可能無法得到應有的地位和機會,而平庸的人卻能安居樂業。這是作者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和感慨。
整首詩寫了作者身處陌生他鄉的景況,對故國的思念,以及對社會局勢與人生的疑問和不滿。詩意深沉,旨在表達憂國憂民之情,抒發作者的憤怒與悲傷。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身處陌生他鄉的心境,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和對社會現象的不滿。通過對自身遭遇的反思和對局勢的觀察,詩中流露出作者對社會的憂慮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詩中也體現了杜甫的政治抱負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整首詩以詠史的方式,既批判現實,又訴說內心,以唐代社會和個人命運為背景,展示了杜甫堅持人道主義的情懷。
“胡雛負恩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yè
中夜
zhōng yè jiāng shān jìng, wēi lóu wàng běi chén.
中夜江山靜,危樓望北辰。
zhǎng wèi wàn lǐ kè, yǒu kuì bǎi nián shēn.
長為萬里客,有愧百年身。
gù guó fēng yún qì, gāo táng zhàn fá chén.
故國風云氣,高堂戰伐塵。
hú chú fù ēn zé, jiē ěr tài píng rén.
胡雛負恩澤,嗟爾太平人。
“胡雛負恩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